解在一切佛法 行在禪淨共修

 |2022.03.01
11746觀看次
字級

文 / 曉福

佛教徒要如何修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云:「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

星雲大師表示,淨土法門以念佛為主,不論上中下根,皆能修持,而且不論何時何地,任何行業、身分,只要有心,皆可念佛。

此與禪門行者,無論山林水邊、茅蓬之處,只要雙腿一盤,就可參禪,同為簡便易行之道。因此,歷來參禪與念佛便成為深入民間,普遍盛行的修行法門。

空拍機拍下2021年佛光山禪淨共修獻燈法會全景圖,從白天到晚上,如同法輪常轉,晝夜六時皆吉祥。圖/趙啟超、莊佳穎

參禪與念佛 簡便易行道

星雲大師強調,念佛,是修養心性的一種妙法;打坐、修觀亦是澄淨思慮的最好方法。信仰佛教,不可看做百寶靈丹,一般人無理要求、以為一有信仰,就沒有痛苦。

其實,煩惱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現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後,身心力量加強了,可以無懼於生老病死之苦。因此,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也是他對修行者的期望。

圖/資料照片

貪瞋痴永盡 離生死煩惱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指出,佛法修持法門眾多,但以禪、淨為主要修行項目,透過修行,可以增加福德智慧,減低貪瞋痴煩惱,如此身心就能自在歡喜,所謂「貪瞋痴永盡」,就可以出離生死煩惱,常住法喜、快樂。

心保和尚表示,在《維摩詰經.佛國品》裡,佛陀告訴寶積菩薩:「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大家都希望世界祥和美好,但之前還是要回歸內心,心淨就是沒有煩惱,心中沒有種種障礙,就像佛國淨土一樣。

「若煩惱不除,淨土也不知在哪裡」,因此懺悔發願,就是要去除貪瞋痴煩惱、發菩提心,所謂「為菩提道,求生淨土」,期勉大眾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光山二○二一年禪淨共修獻燈線上祈福法會,無人機隊在空中排成星雲大師合十圖,象徵出家八十三年合掌人生。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莊佳穎

禪淨法語



禪,啟發了凡人的內在,
觀人、觀事、觀物、觀境、
觀理、觀心都要自在。

所謂觀自在菩薩,
能「觀自在」,
就能度一切苦厄。

──星雲大師〈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學「禪」,先要學慚愧,
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
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



能夠「安住佛國」,
是時「眾苦不侵稱極樂」;
能夠「遠離輪迴」,
是時「自性彌陀是吾家」;

能夠「淨念相續」,
是時「六根坐斷蓮台現」;
能夠「圓成佛果」,
是時「西方淨土隨心生」。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瞥而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宋永明延壽大師

禪淨共修祈福法會邀請大眾共同為地球點一盞燈、為疫情、天災、戰亂所籠罩的陰霾中,帶來一片光明。圖/資料照片

線上共修者 如親臨法會

佛光山寺主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承辦的「佛光山2022年禪淨共修獻燈線上祈福法會」將於台灣時間3月5、6日下午4時登場,讓全球同步線上共修。

線上共修者,必須搭著海青縵衣或整齊服裝,猶如親臨法會現場,以示隆重莊嚴。

法會當天直播連結

3/5 場次
https://youtu.be/zZmhrlavk_0

3/6 場次
https://youtu.be/Wu6ahdLmmN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