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銀髮族憂鬱上升 從利他、聆聽恢復健康

 |2022.03.01
1495觀看次
字級
帶領其他長者體驗桌遊,有助於調解負面情緒、增進人際互動。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國內防疫措施3月起陸續解封,不過228連假民眾早已按耐不住,紛紛出遊塞爆全國各大景點。根據英國一項研究,對比2018年與2020年數據,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焦慮及孤獨。董氏基金會提醒,政策解封是好事,民眾也應多鼓勵外出活動,恢復良好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2021年1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期刊一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以〈英國老化縱向研究〉中5146名年長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平均年齡67.7歲,52.9%為女性,以白人比例最多占92.8%,比較受試者於2018年至2019年、及疫情開始發生的2020年的數據,其中以4種量表評估憂鬱、焦慮、生活品質及孤獨感的變化。

結果發現,憂鬱症狀患病率自疫情流行前的12.5%,於2020年6、7月間增加至22.6%,並在同年的11、12月再上升至28.5%;自2020年6、7月和11、12月期間,焦慮症的患病率也從9.4%上升到10.9%;孤獨感也增加,其生活品質更惡化。

研究也發現,女性和沒有伴侶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惡化的情況更加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也持續存在,較貧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最低,而較高的社會經濟群體整體上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建議,銀髮長者在身體狀況許可下,仍要施打疫苗,並維持規律生活,不因疫情日夜顛倒;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及避免肌少症;與他人保持互動,也不可擅自停藥,可透過醫院視訊門診或居家醫療服務。

與長輩話家常、晒晒太陽,有助身心健康。圖╱unsplash

●話家常等6方法 關懷長者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年長者當中細分初老、中老及老老,後兩者因行動力不足需要更多協助,受影響更深。她建議6種方式協助關懷長輩:

1.維持基本的聯繫,每天以電話關心與長輩話家常。

2.當要前往長輩家裡時,做好基本的防備,像去之前避免太頻繁外出,減少成為足跡被匡列的風險,不呼朋引伴邀請更多人前往,抵達長輩家時徹底做好酒精消毒。

3.協助長輩操作或設定3C的通訊設備,如LINE、平板的遊戲或電視頻道,方便他容易操作追劇。

4.引導長輩建立利他行為的模式,像是關心晚輩、準備食物分送、電話關懷生病的朋友等。

5.與長輩一同整理照片,從中回憶及聆聽他分享當時的人事物。

6.和長輩討論列出希望執行的清單,例如疫情後想跟誰聚餐、想採買某項東西等,協助整理他可以做些什麼,提升積極正面的部分。

葉雅馨表示,民眾可以把握好天氣,帶長輩走出家門、晒晒太陽,包括家附近公園或是自家陽台,或增加長輩對孩子好的目的性而願意出門,外出時間不用過長,都能紓解長輩或照顧者心情。

帶長輩外出走走,有助身心健康。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