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銀髮族憂鬱上升 從利他、聆聽恢復健康 |2022.03.01 語音朗讀 15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帶領其他長者體驗桌遊,有助於調解負面情緒、增進人際互動。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國內防疫措施3月起陸續解封,不過228連假民眾早已按耐不住,紛紛出遊塞爆全國各大景點。根據英國一項研究,對比2018年與2020年數據,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焦慮及孤獨。董氏基金會提醒,政策解封是好事,民眾也應多鼓勵外出活動,恢復良好心理健康狀況。根據2021年1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期刊一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以〈英國老化縱向研究〉中5146名年長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平均年齡67.7歲,52.9%為女性,以白人比例最多占92.8%,比較受試者於2018年至2019年、及疫情開始發生的2020年的數據,其中以4種量表評估憂鬱、焦慮、生活品質及孤獨感的變化。結果發現,憂鬱症狀患病率自疫情流行前的12.5%,於2020年6、7月間增加至22.6%,並在同年的11、12月再上升至28.5%;自2020年6、7月和11、12月期間,焦慮症的患病率也從9.4%上升到10.9%;孤獨感也增加,其生活品質更惡化。研究也發現,女性和沒有伴侶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惡化的情況更加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也持續存在,較貧窮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最低,而較高的社會經濟群體整體上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建議,銀髮長者在身體狀況許可下,仍要施打疫苗,並維持規律生活,不因疫情日夜顛倒;飲食均衡,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及避免肌少症;與他人保持互動,也不可擅自停藥,可透過醫院視訊門診或居家醫療服務。與長輩話家常、晒晒太陽,有助身心健康。圖╱unsplash●話家常等6方法 關懷長者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年長者當中細分初老、中老及老老,後兩者因行動力不足需要更多協助,受影響更深。她建議6種方式協助關懷長輩:1.維持基本的聯繫,每天以電話關心與長輩話家常。2.當要前往長輩家裡時,做好基本的防備,像去之前避免太頻繁外出,減少成為足跡被匡列的風險,不呼朋引伴邀請更多人前往,抵達長輩家時徹底做好酒精消毒。3.協助長輩操作或設定3C的通訊設備,如LINE、平板的遊戲或電視頻道,方便他容易操作追劇。4.引導長輩建立利他行為的模式,像是關心晚輩、準備食物分送、電話關懷生病的朋友等。5.與長輩一同整理照片,從中回憶及聆聽他分享當時的人事物。6.和長輩討論列出希望執行的清單,例如疫情後想跟誰聚餐、想採買某項東西等,協助整理他可以做些什麼,提升積極正面的部分。葉雅馨表示,民眾可以把握好天氣,帶長輩走出家門、晒晒太陽,包括家附近公園或是自家陽台,或增加長輩對孩子好的目的性而願意出門,外出時間不用過長,都能紓解長輩或照顧者心情。帶長輩外出走走,有助身心健康。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狗狗同伴過世 研究發現倖存狗難過情緒長達6個月 下一篇文章 北市明年起 8樓以上建物需公安申報 熱門新聞 01秋節送暖 佛光人進光復祝福2025.10.0902三好校園化身賑災物資中心 菲師生協助包裝2025.10.0903VEGRUN正念路跑 法寶寺攜手竹市府2025.10.0904三代喜同堂 永和學舍重陽敬老2025.10.0805自由女神與超級月亮2025.10.0806陳俊吉將繁花變佛身 法寶寺膠彩佛畫個展2025.10.0807【佛門攬勝】中川第一禪林:四川綿陽聖水寺2025.10.0808諾貝爾物理獎 英法美3學者共享2025.10.08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62025.10.0810連40天超種亮紅燈 高麗菜價恐跌2025.10.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六龜祕湯溫泉季 開跑大豪雨若來襲 馬太鞍溪啟動撤離花蓮光復鄉清淤 急需勺子超人國道客運慘澹 運量較疫前減36%國際生態旅遊獎 阿里山獲雙首獎少子化效應 雙十國慶寶寶驟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