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保署委託澄洋環境顧問有限公司進行「海岸環境清潔維護推廣及成效管理計畫──快篩監測與來源分析」,最新出爐的官方調查顯示,全台只有東部的海岸線最乾淨,超過一半的垃圾量出現在前百分之十的海岸線段上,其中彰雲嘉南為海岸線最髒亂區段;以漁業相關廢棄物最多,約占垃圾總量七成。
根據報告內容,估算全台海岸線上現存總量約一千四百二十六噸,垃圾量台灣本島占六成八,外島占三成二;彰雲嘉南區段占三成七垃圾量,為全國整體(含離島)海岸線最髒亂區段;台灣東部只占全國百分之五垃圾量,為全國海岸線最乾淨區段。
本計畫另外選定澎湖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金門縣、連江縣、屏東縣、桃園市等八縣市、共十一處海廢熱點海岸,分析其來源與比例。
分析垃圾組成,漁業相關廢棄物占垃圾總量約七成,又以發泡浮球、漁網繩索、硬塑膠浮球與塑膠瓶為最主要的垃圾類型。
根據調查,在桃園發現台灣塑膠瓶罐於工廠充填生產後二十三天,即成為海洋廢棄物,若扣除商品於物流銷售、飲用所經歷天數,可能一至二周內,可能由全新商品轉為海廢。
新生成的海廢持續上岸,大量堆積的瓶罐為近二至三年間製造、販售與丟棄,在極短時間進入海洋漂流後即上岸擱淺,顯示「海廢的新陳代謝很快」;近年許多淨灘活動,已清除多數年分久遠的海廢,調查中在二○○五年前的瓶罐已經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