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月
外孫多少遺傳了外子追求完美的基因。
記得他剛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後都要到我們家寫功課,而對這位不願草率行事的小一生而言,要一筆一畫工整寫完八到十二行的生字,自然是件大事。我們除了鼓勵、陪伴,有天突然靈機一動,利用他當時迷上三國的那股熱情,讓他以武將趙雲自居,將寫生字變成打仗遊戲︱︱一行行的生字,就是一場場的戰役。
那時我在廚房、他在書桌前,每次遇到強大的敵人(難寫的生字)時,他就來討救兵。我們以相互擊掌的方式傳送「武器」,擊一次掌就是帶回一種武器,解決一行或半行的生字。
咚咚咚,他一次又一次跑向廚房,說:「外婆,曹操來了,借我長劍。」好,擊掌!「要攻城了,需要雲梯。」好,擊掌!「給我駿馬長矛,要追敵人。」好,擊掌!「雲梯被推倒了,我要火炮。」好,擊掌………我們玩了將近一個月之後,他居然不再那麼害怕寫生字了。謝謝趙雲!
鮮活有趣的場景,記憶猶新。
時光飛逝,過了農曆年,當年的小一生就要參加會考了。誰知這個寒假本來要舉辦的課業輔導,卻因為疫情改為「線上寒輔」,面對正要進入衝刺階段的考生,一時之間,女兒就如大部分要上班的家長一樣,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青少年在家裡,更難以抵擋3C的誘惑,如何好好收心,對父母和考生都是不小的挑戰。
於是,我們又有了「陪伴做功課」的機會。雖然不可能再玩三國遊戲,卻充滿了往日重現的喜悅,以及多少能夠幫上一點忙的滿足感。
清理好書桌及周邊環境,是超前部署;準備午餐和下午的點心,是每天的例行工作;和外子各自在房間安靜閱讀書報,規律地進行與考生類似的活動,型塑濃濃的讀書氣氛,是必要的陪伴;外孫午覺起來後的自主學習,是持續加溫;傍晚一起到社區活動室打桌球,則是適當的調劑。除此之外,就是配合學校規定的線上作息,按表操課罷了。
且不管,我們的陪伴是否能彌補沒能到學校上實體課的缺失,最可貴的是午餐和下午茶的時間,我們祖孫可以比平常更深入地聊聊彼此的生活、想法與共同的記憶,例如前述的三國之戰等等。偶爾提到個人親身經歷的特殊事件時,就像是說故事一般,我說得滿足,孩子聽得過癮,時間雖短,笑聲卻不少。這些點點滴滴,在無形中加深了親情的羈絆,多麼值得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