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味道

姬振江 |2008.02.05
657觀看次
字級

 鞭炮又響了,年到了。

過年是四季中的喜中之喜,事中大事。每逢此時,「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那種「還在千里尋故鄉,桌旁床前敬爹娘」的濃濃鄉情、親情,「相互作揖道祝福,歡天喜地慶新春」的歡樂祥和,時時縈繞在鄉野之間,溫暖人心。

家鄉在河北南部的一座小村子,過年的風俗很多,什麼祭祀鬼神、燃放鞭炮,什麼點蠟燭、貼春聯……多了、去了。最不能忘懷的就是拜年。

中國民間早有「拜年」的傳統習俗。拜年,是人們相互走訪祝賀春節,表示辭舊迎新的一種形式。

這一習俗起源甚早,至少在宋朝就有了。如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就寫北宋汴京元旦習俗時說:「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僕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

明朝陣容在《菽園雜記》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

清人願鐵卿在《清嘉錄》中載:「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床後換上新衣新鞋,男的戴上新帽,小姑娘繫上火紅的蝴蝶結,依次向自己的列祖列宗牌位叩拜、向爺爺奶奶和父母行禮,這一拜,拜出了對鄉里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關懷之情。

就是這濃濃的家鄉味,即便在千里之外的異鄉,那味道仍留在深深的心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