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言芳/新北市中和區竹林中學八年樸班
贏得金牌後,她滿意地躺在舉重台上,腦中浮現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從前的郭婞淳並不是練舉重出身的,原來的她是田徑隊的一員,但教練認為她更適合去舉重,當時她十分抗拒,畢竟田徑才是她最有興趣的運動項目。然而,在一次全中運的田徑比賽中,因為她的失誤錯失決賽,反倒在舉重項目榮獲金牌,彷彿她就是舉重之才。漸漸的,她打破自己的心防,調整心態,全心投入舉重訓練。
在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她在比賽中屢屢摘金,不過順遂的人生難免會遇上坎坷,就像平靜的水面偶有風浪,在一次練習時,她被一百四十一公斤的槓鈴壓傷了右大腿。她曾沮喪,也曾想放棄,但最後一刻拉她一把的,是信念。她投注更多心力,終於重回全盛狀態。至今她被媒體問起:「受傷時是否想放棄?」她的回答是:「當時才是最不想放棄的時刻,從前的我不喜歡輸,但人生經歷了一點輸,才懂得如何改變自己。」
郭婞淳曾說:「相信所有的挫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憑著這股信念,她在二○一六年里約奧運奪銅,更在二○二○年東京奧運摘金。正所謂「一舉成名天下知」,她成為台灣的舉重之光,然而已經第一名的她,仍努力超越自己,果然也只有現在的她,才能突破從前自己締造的紀錄。
從舉起天下的郭婞淳,可想而知運動員奪牌背後的艱辛。我為所有運動員感到光榮,如果不是長時間傾注心力及體力,斷然無法成就舞台上的榮耀。更難能可貴的是國家、教練、防護員對運動員的照料,三位一體的推動,才能使我們看見運動員的光與熱。如果奧運是一首曠世樂曲,其中的低鳴之苦,何嘗不是烘托磅礴之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