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立浩
1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訪談時常能深入分析國際政治、經濟,理性地談工時與效率,還能感性地聊卓別林、莎士比亞、莫泊桑和《紅樓夢》,他在這些話題中流動、轉換,讓人深刻見識到他思想寬闊的人生。對於人生及工作,他說:
「要從事興趣及運動。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理想人生,都不會只有工作。」
2
杏一醫療用品董事長陳麗如,曾任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胸腔科副護理長,1990年創立全台第一間醫療用品門市,1992年正式成立杏一醫療用品,從10萬本金創業至今迎向百億營收,兩岸超過300家門市。面對客人,她說:
「一個人誠信最重要,我要讓你信任我,依賴我,甚至習慣我的服務。」
3
英國運動心理學家貝斯維克(Bill Beswick),與許多頂尖運動隊伍合作,曾輔導過包括曼聯在內的8支英超、英格蘭足球冠軍聯賽球隊等。另外在里約奧運中,比爾也傳授英國游泳隊心理準備技巧。他說:
「關鍵時刻相信自己,主動出擊,絕對勝過被動等待。」
4
教授媽媽郭葉珍2018年成立個人粉絲團,一篇名為〈不靠學歷的職涯路徑〉的發文,觸及率突破30萬,引多媒體爭相報導。著作《和自己,相愛不相礙》,2020年一出版拿下博客來即時榜第一名。談到親子教養,她說:
「原則簡單,規定要少,執行要嚴。」
5
專職投資人畢德歐夫,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他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對於投資,畢德歐夫說:
「我們做人盡可能圓融寬厚,但對金錢的處理必須慎重仔細,甚至精明。」
6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蔡今中執教鞭近25年,以不到50歲的年紀,獲頒終生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然而,他並非一路順遂,小一就逃學、讀放牛班;大學期間更一度陷入迷惘,直到師培實習那段期間才終於找到興趣所在,他說:
「機會不會等待你,要自己去爭取。」
7
苗栗苑裡鎮民賴立寧,因早產造成先天性視力及聽力的受損,特教系畢業後擔任代課教師,2020年決定轉換跑道,嘗試報考公務人員考試,她克服困難和挑戰,日前考上身心障礙特考教育行政類,她說:
「沒有試過,你怎麼知道你不行呢?」
8
搖滾歌手伍佰,身兼詞曲創作者、製作人、演員、樂團主唱及吉他手。以現場演場台式搖滾,熱力十足聞名。像大家耳熟能詳的〈浪人情歌〉,是被退稿的歌,也是他根本不想錄的歌。伍佰說:
「我覺得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沒有人給我掌聲,我還是會繼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