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蕭競選團隊公布租稅政策,針對中產階級提出「四六八方案」。在遺產稅方面,改以提高免稅額及扣除額,看起來是針對目前M型化的台灣社會,所提出較為合理的具體政策。
若是進一步思考「四六八方案」,也許可以達到社會福利政策的極大化,與社會救助支出的極小化,或能暫緩中產階級的沉淪,尤其台灣當前的租稅,大部分是由中產受薪階級所一肩扛起,馬蕭團隊的政策出發點,的確可以救一時之急,暫時讓落到社會M型曲線右肩的「前中產階級」暫時喘一口氣,藉著形同退稅的「補助金」提供工作誘因。但是,這樣以防弊為前提的興利「邊際效益」相當有限,至多減緩社會M型化趨勢。
不過,想要挽救台灣中產受薪階級沉淪於M型社會右肩,光是「輕傜薄賦」效果有限,以租稅制度替代社會福利,更不是長久之計,與其將政策重心放在這種短期且相當枝節的政策,馬蕭競選團隊更應該以身為未來國家領導人的格局,以更為宏觀的視野提出「根本之道」。畢竟,當務之急並不在於「負所得稅」,而在於提升所得,唯有提升所得,方能有效降低人民負擔。
特別是從宏觀而長遠的國家發展角度來看,所有的租稅政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是以藉著公權力執行社會重分配的手段,以達到國家政策平衡,且兼顧各階層均衡發展的機會,不能單憑租稅政策解決社會福利問題。
加上政府當前每年支出一兆六千億元,稅收卻不足以支應,國庫帳面上已累積近五兆元債務,僅靠舉債勉強支應,如今馬蕭團隊的租稅政策只是降稅、減稅,卻未能在興國家與人民之利上多加著力,如此一來,將來的民眾只能靠著減稅喘口氣,而國家的負擔卻越來越沉重,恐怕四六八方案無法引領人民與國家的向上發展。
鄭佑璋(高雄市/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