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宛芳
澎湖每逢元宵,多有廟宇舉辦燈謎晚會,我總是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地去湊個熱鬧。
「女人吃避孕藥」,猜一藥名。觀眾百思不得其解,在老師的提示下,有人猜「維生素」,不對!我搜尋一下記憶庫,避孕藥就是不給生、抗生呀,於是搶答:「抗生素!」擊鼓三響,射中燈謎,獎品是一瓶洗碗精,我眉開眼笑地收下。
「猜燈謎得獎品」,猜一外國地名。哇,很應景的題目,但是好難呀!老師只得再次提示「在中南美洲」,啊,那不就是「智利」嗎?因為猜燈謎要憑藉智慧,方能得到利益──獎品啊!正要回答之際,卻已被他人捷足先登。答題不僅要正確,還要快速,否則只能扼腕嘆息。
「帆布遮太陽」,猜一台灣地名。有人猜「烏日」,我也做如是想,可是被老師否定了。後來有人猜「屏東」,老師這才笑咪咪地說:「通!」敲鼓三聲。嗯,這答案果然更勝一籌,帆布可遮蔽,有屏障之意,而太陽自東邊升起,比起烏日是更好的答案。
「中國城」,猜一食品。原本我猜「大陸妹」,有人答出是「漢堡」,我也覺得更切合題目。
「基督教堂」,猜一字。冷不防有高手猜出是「傘」,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猜燈謎不光是從字面上去解,更可以發揮想像力,打破思惟的框架──因為「傘」的字形正像是教堂的外觀啊!
其他像「四兩撥千斤」,猜一食品,答案是「巧克力」。因為四兩很輕,千斤很重、很有力,「撥」做「克」解,題目十分巧妙,趣味橫生。
真心覺得猜燈謎十分有意思,三不五時來個腦筋急轉彎,常常動動腦,說不定還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