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文摘》 大國者下流

金庸 |2008.02.02
734觀看次
字級

國家不論大小,主權一律平等,這個概念是近代國際法的基礎。然而在國際關係中,還是承認大國與小國之間是有區別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五大國一致的原則,就是在法理上承認大國權利的一個例子。近幾個月來,這問題又討論得熱烈起來,我們最近見到一篇份量很重的長文,其中特別提到了反對大國沙文主義與小國民族主義的偏向。文中說,我國在漢唐明清四代時是大帝國,常去欺侮國境四周的外族,雖然近一百年來我國經常受外國侵略,經濟文化又極落後,然而條件改變之後,我國又強大了,那就得特別提防大國主義。

我想,這種胸懷和想法,那才真是所謂泱泱大國之風。《老子》中有幾句話,現在想來還是很有意義。我國這位古代的哲學家說:「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這段話大致意思是這樣:最低下的地方,才是河川匯歸的地方,大國謙下,天下自然歸附。謙遜和平的經常以安靜戰勝囂張黷武的。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賴;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大國不過是要領導小國,小國不過要大國不來侵犯它,只要大家謙下,就會各得所欲。但小國素在人下,不患不謙,所以大國要特別注意謙下。

老子的哲學向來受到極大的注意,據任繼愈先生說,我國從古到今關於老子的著作不下幾百種。關於老子的譯文和論述,單是最近五十年來,用英、德、法各種文字發表的共一百多種。日本的還不在內。蘇聯(現俄羅斯)哲學家們對老子的哲學有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我國古代唯物論思想的代表人物。我國近代學者如郭沫若、范文瀾、侯外廬、呂振羽、馬敘倫等對老子都作過相當深的研究,大家的結論還不一致。侯外廬和呂振羽認為老子是唯心論者,但目前的趨勢,認為他是唯物論者的人較多。至於他哲學中有豐富的辯證法,這是古今中外沒有人有任何懷疑的。

《老子》全書不過幾千字,它的字數大概只相當於幾篇「三劍樓隨筆」,然而其中所包含深刻的思想,卻令後人鑽研不盡。他認為國家要謙下,個人也要謙下:「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盡了力而不自以為了不起,做成了而不自以為有功勞。正由於不居功,他的功績也就不會失去。)老托爾斯泰有一個巧妙的比喻,意思也有點相若。他說,一個人如同一個分數,分子是他的實際價值,分母是他自以為的價值;他越是自以為自己大,他的真正價值越小;他如自以為無窮大,他的真正價值就等於零。

歷史上自以為無窮大的人並不少,尤以帝皇為多。公元四○一年時,我國歷史上卻發生了一件難得的趣事:南燕的君主慕容備德與群臣一起飲酒,酒酣,問群臣道:「我可和古代什麼樣的帝王相比?」青州刺史鞠仲道:「陛下是中興聖主,可比得上中興夏的少康和中興漢的光武。」備德命左右賞一千匹絹給他。鞠仲聽說賞賜這麼多,嚇了一跳,連忙辭謝。備德道:「你會開我玩笑,難道我不會開你玩笑麼?你的話不實在,所以我也騙騙你,你以為真的賞你麼?」韓範道:「天子無戲言,今天的話,君臣兩個都錯了。」備德大喜,賞了韓範五十匹絹。

鞠仲亂拍馬屁,那知慕容備德頗有自知之明,而且十分幽默,不接受他這頂高帽。慕容備德是少數民族的鮮卑人,他們向來住在我國的北方(據近人考據,西伯利亞的意思就是「鮮卑之地」,「西伯」是「鮮卑」的音轉)。後來鮮卑人雖然入據中原,建立了繁盛的元魏,但在慕容備德那時,所受的文化陶冶還很淺,他竟然有此識度,實在是很不容易的。(轉載自《金庸散文》一書,遠流公司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