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詩閔
小時候,爸媽買一包義美小泡芙、一塊奶油酥餅或一杯珍珠奶茶,就感覺自己擁有了全世界。吃完後意猶未盡,只覺得世上好多好吃的東西與美好的人事物。
世界很大,但孩子很容易滿足。他們是那樣單純、善良、易感,並擁有一股奇妙的力量,只要坐下來聽孩子說話,和他們一起看樹、看花、看草,就可以感受到一種喜悅與充實的幸福。
時間默默推移,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義美小泡芙、奶油餅或一杯珍珠奶茶,依然很美味,想要的一切易如反掌,卻少了兒時的那一種滿足感。
一行禪師說:「佛陀講過關於『知足』(samtusta)的修習,就是覺知在此時此地,我們已經擁有幸福快樂的條件,不需要得到更多。梵文samtusta,意為『覺知到擁有很少就感到滿足』。回到當下,我們會看到自己已擁有所有快樂幸福的條件;我們會發現所擁有的,已經超越讓自己感到快樂所需。因此,我們必須停止追逐,否則即使得到所欲求的也不會感覺快樂,因為,我們會想著要追逐下一個目標。」
年歲漸增,長大成人之後,社會裡、組織裡有許多令人困惑的迷宮,在人生的旅程中經歷了許多傷痛、挫折、失落,領略到「求不得」也是一種痛苦。當我們成日為生活忙碌奔波,隨著外境不斷追逐下一個目標時,所思、所想、所執只是平添疑惑與困頓,也讓我懷念起童年時的單純、明亮與喜悅,方才體悟到──「知足比追求重要」,放下追求,便是釋放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