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行人,問及十境的內容。
問:佛法如塵沙般的多,為何境相要定為十種呢?
答:譬如:一個大地,卻能生出種種的芽;其數目的多少,就不廣說了,但其意義很容易明了,故以十個境來作說明。
問:這十境的總相、別相,其意義如何?
答:我們受生於人間的開始,是由於有此色身。各種經中提到修觀,大都是從色身開始起觀,所以,以「陰入界境」為第一境。既然以「陰入界境」為根本,就會有此五陰的原因、五陰的病患、五陰之主、好的五陰等等的內容。
若論通相與別相,以最初的「陰入界境」而言:名為「陰」是以「五陰」為本的「陰入界境」。煩惱及業,名為「五陰之因」。病患境是「五陰的病患」。魔是「五陰的執持主」,不會讓人出離三界的原故。禪定境是「善的五陰所成」。若以十境來說,禪定是好的五陰所成就。諸見境與增上慢境,是「依五陰而生起」。
十境生起的內容,都離不開「陰入界境」,這是從通相來說的。但十境皆有其生起之境相,故名為「別」。其他九境的意義,也是如此。
若以「煩惱境」來論通相:諸見境與增上慢境,是「煩惱」;陰入藉境與病患境,是「煩惱的果」;業相境是「煩惱的因」;禪定境是「煩惱的用」(因為三果羅漢前的禪定,都是有漏禪,仍然會被煩惱所束縛);魔事境是煩惱的主人;二乘境與菩薩境是「別煩惱」。
若以「病患境」來說:陰界入境是即「病患境的根本」;煩惱境、諸見境、增上慢境等,即是「煩惱的病」。《淨名經》說:「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業相境也是一種病。《大般涅槃經》:「我今病重。」即是指五逆罪為病也。
魔也能作病,三災(刀兵、疾疫、饑饉)為外過患,喘息、喜樂是內過患。禪定境有喜樂受,有喜樂受,會障礙深入禪定的病患也。二乘境、菩薩境,也是在成佛之前,執著境界的空病所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