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將於車站、機場、捷運站、偏遠觀光區廣設電擊器 讓意外猝死減到最低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在公共場所發現有人喪失意識或心臟停止,若能一分鐘內電擊,患者心跳恢復的成功率高達九成。衛生署將推廣在大型公共場所,廣泛設置電擊器。
署立台北醫院急診室主任曾富詮表示,約有五成的意外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地方,如果及時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或電擊處理,患者救活的機率很高。
國外許多公共場所,設有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衛生署也將著手在車站、機場、捷運站、偏遠的觀光旅遊地區等人口眾多的大型公共場所,廣泛設置。
當人體因呼吸心跳終止時,心臟、腦部及器官組織均將因缺乏氧氣而漸趨於壞死。心跳停止四分鐘內迅速施予心肺復甦術,可保護腦細胞及重要的生命器官,不致繼續受損;時間愈久才施予急救,對維持腦細胞及器官組織存活、復原,助益也逐漸降低。
根據統計,當出現突發性的喪失意識或心臟休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心室顫動,心肺復甦術(CPR)雖可維持心臟及腦部血流,但要將心室顫動轉變成正常的節律則需仰賴電擊。
根據統計,若能在一分鐘內立即給予電擊,心跳回復正常節律的成功率可高達百分之九十,若能在五分鐘內進行電擊,成功率至少也有百分之五十。
目前,於國外公共場所常見設置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以備民眾突發心跳停止,就醫之前的緊急處置,由於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操作便利,使用人員只要接受正確訓練,使用時跟隨機器指示就能順利執行,因此,亦有「傻瓜電擊器」之稱。
曾富詮說,當溺水、心肌梗塞、喪失意識、心跳停止時,若患者已經測不到脈搏,可以先進行CPR,若現場有AED,可同時貼上AED的兩片電擊貼片,傻瓜電擊器能自行判讀,是否需要啟動電擊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