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竹南訊】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動物資源組場長黎漢龍,養豬、拍豬近三十年,全紀錄豬的喜、怒、哀、樂,因為豬,他獲選為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士,第一本豬攝影作品集「與豬共舞」及系列明信片,也選在農曆豬年年終出版。
這本國內首見以豬為主角的「寫真集」,是黎漢龍從二萬多張作品中,精挑二百多張集結成冊,書中的豬模特兒,有可愛逗趣的一面,有七情六欲的一面,也成了中國人多子多孫、「豬為家中寶,無豕不成家」的代言人。
透過黎漢龍的鏡頭看豬,顛覆了一般人認為豬「髒、臭、懶、笨」、「豬八戒」的刻板印象,豬還成了現代生物科技的前峰,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產製的世界首例雙基因轉殖複製豬「酷比」、「複製迷你花豬」,都由他掌鏡完整紀錄。
五十一歲的黎漢龍與豬結緣很早,民國六十五年他念高二,課後幫著媽媽到鄰居家收餿水養豬,那時他就為家中的豬,拍黑白特寫照,收錄在書中的這幀照片題為「媽媽臉上的皺紋」,見證媽媽為家庭付出的辛苦。
民國六十八年他進入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原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開始「與豬為伍」,早年常出差,為打發時間,他閱讀攝影書籍,從此迷上攝影,並以自己最熟悉的豬兒入鏡,結果一拍就是三十年。
黎漢龍是苗栗縣硬勁攝影群的一員,曾舉辦多次「豬」攝影展,並以一組十二張的豬生態攝影作品,獲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博學會士榮銜,是該會創設百餘年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