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能夠過得好

文/吳若權 |2022.01.31
4059觀看次
字級
圖/Pixabay

文/吳若權

從內心深處產生知足與感恩的念頭,既感謝自己的努力、也感謝別人的成全。

幾乎每個人最開始的努力,都是起因於擔心自己「可能會過得不好」。也就是說,基於不安全感、匱乏感的動機,才會練習讓自己變得獨立,有能力生存下去。

人類是所有哺乳動物中,要花最多時間才能獨自站起來步行、覓食的。在襁褓中的嬰孩,靠著哭鬧來發出警示,得到被餵食與清理排泄物的照顧。如果大人沒有立即回應,並悉心照顧,或是環境貧乏,無法提供足夠的滿足,這孩子的不安全感,將會與日俱增。

問題是,長大成熟之後,多數人明明已經學習到如何求生避險,卻忘了自己已經脫離困境,依然用那套最原始的求生法則來面對生活,緊緊抓著「我不拚搏,就會死去」的鬥志,非把所有的人都弄到你死我活,絕不善罷甘休。

如果一個人欲望無窮,得到再多也不滿足,那是因為內心存在匱乏的黑洞,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自私自利,無論他得到多少,都依然不會快樂。因為他還沒有得到的時候,會害怕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擔心得到的不夠多,或是早晚會再度失去,他就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裡。

若要阻斷這個惡性循環,就必須學會跳離過去心理的慣性,客觀地看待長大成人後的自己,發現我們真正賴以為生的「需要」,其實是很容易被自己滿足的,其他無止境的追求,通常只是欲望上的「想要」而已。透過這樣的覺察,從內心深處產生知足與感恩的念頭,既感謝自己的努力,也感謝別人的成全。

所有的努力,應該是基於「愛」,而不是「恐懼」。因為愛而付出努力,會讓我們的頻率和宇宙合一;相對地,因為「恐懼」而戰鬥,只會與更多的「不安」共振,吸引更多的匱乏來到眼前。



所有限制性信念的根源,都來自潛意識裡最深沉恐懼。如果「不怎樣」,就「不能怎樣」的說法,就是最經典的句型。例如:我不把對方幹掉,就得不到那個機會;我不略施小技,就過不了這關;我不牢牢抓住他,就得不到幸福……這些都是意識層面,最高級騙術,人們最常用來唬弄自己。

於是,把自己錯認成為一個膽小、沒有勇氣、無法承擔、不夠智慧的人。其實,你比你以為的,更膽大、更有勇氣、更能承擔、也更具智慧。只要你願意把自己切換到愛的頻道,重新認識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可以做得到,也會相信自己能夠過得好。

正因為發現自己可以做得到,也會相信自己能夠過得好,所以我們不再為「恐懼」而賣命,只願為了「善美」而盡心。於是,化所有的不可能為可能,一路不斷地創造奇蹟。每一次的轉念成功,都會讓自己更深信不疑。

從此,「我可以放下」、「我可以寬恕」、「我可以原諒」,取代了「我怎麼可能放下」、「我怎麼可能寬恕」、「我怎麼可能原諒」。

這種相信「每一個心念,都可能實現;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成功!」就是一股具巨大的力量,可以幫助你安度所有難關、化解一切煩惱。包括過去那些你認為自己力有未逮,不可能勝任自己,或不可能促成別人的限制性信念,都會被漸漸解除。因為你已經在潛意識裡,為自己掃除「不可能」的障礙,而讓所以想達成的目標,都變成可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