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建民又成新聞焦點,大聯盟正值休兵期,所以話題不是王建民贏了幾場,而是他的荷包能否滿滿。
活在M型化社會裡,棒球迷只能在M的下方遙望頂端的「億元男」,甚至驚訝洋基隊的財力雄厚,不過話又說回來,高額的年薪有些其實是來自台灣人的口袋,洋基藉由簽下王建民,吸引了眾多台灣球迷的目光,而賺取可觀的轉播權利金和周邊商品利潤。
遭遇從美國來的大聯盟巨浪,中華職棒似乎不堪一擊,球迷寧可看螢幕上的王建民,也不願到棒球場吶喊,中華職棒球員望著看台上稀疏的球迷,縱使贏球也笑不出來,因為對未來徬徨。
中職球員當然可勉勵自己有天能像王建民一樣,但那畢竟是夢想而非理想。夢想像是空中樓閣,不只自己的才華要夠耀眼,也要美國球探肯從樓閣上拋下一條繩子,拉拔到美國闖蕩;理想則是逐步爬升的天梯,讓人可踏實地的往上爬,終點就是夢想中的天堂。
台灣棒球運動缺的不是夢想,而是實踐理想的天梯。美國棒球運動有完善的組織和競賽制度,而且其他的比賽也熱鬧滾滾,讓球員能從少棒、青少棒、青棒,到小聯盟1A、2A、3A,最後打入大聯盟。
棒球不只是體育競賽,所形塑的良性競爭環境,能將飆車男孩吸引到球場去飆球速,讓鬱悶的情緒在球場吶喊中宣洩。台灣的職棒原來就要開花結果,卻因為簽賭案而枯萎,政府該運用公權力重拾觀眾信心,運用公用媒體讓本土職棒成為全民焦點,而不只是消費王建民,享受台灣之光的熱度。
如果台灣的棒球運動是座山,台灣之光不能只是山頂的那一盞燈,燈亮了環山光輝燦爛,燈熄了滿山死氣沉沈。台灣之光該是從山腳到山頂階梯上一盞盞的燈,每盞都有特色,而這條山路是立基於完善的組織和公平可信的競爭制度上,而非僅是山頂的億元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