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布希上周五宣布將投入約一千四百億美元,推動包括家庭與個人退稅、企業減稅等措施的「振興經濟方案」,目標在於「達到提振約一個百分點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功效」。
各界對此解讀不一,有人認為這項振興經濟方案,就算無法立即扭轉乾坤,讓美國經濟再起飛,但至少是一針強心劑,使經濟不至於衰退得太嚴重;但有經濟學家抱持不同看法,直言不管布希政府投入多少錢,也已無力阻止美國經濟衰退趨勢,並憂心地表示「這麼做很可能不但無助於推升成長,反而推升通貨膨脹」。
筆者認為,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而執政黨的經濟表現,確實令美國人民不太滿意,布希為了助長共和黨在大選前的聲勢,及贏得民眾的好感,不惜使用降稅的捷徑,似乎政治意圖遠大過振興經濟的作用。
台灣的經濟比美國更差,筆者擔心的是,萬一執政黨學布希,為力挽總統大選局勢,不管做得到做不到,亂開全面減稅的選舉支票,很可能會騙到不少選票,但如果真的減稅,對台灣經濟發展不是好事,會嚴重侵蝕國庫收入,及造成通貨膨脹,到時民眾未蒙減稅之利,反先受通膨之害。
看看兩黨總統參選人經濟政策,似乎是為勝選的機謀多過務實,尤其是執政黨參選人推出根本不可行的「CEO閣揆」構想,在「總統主導兩岸、國防與外交」下,折損的財經人才不知凡幾,而台灣兩黨對立嚴重,CEO閣揆恐怕沒有太大施展的空間。
總而言之,台灣再不把力氣放在搞好經濟,未來新任總統將面對更艱巨的挑戰,如果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濟果真步入衰退期,台灣如何自保與自處才是最基本的問題,請兩黨總統參選人及抬轎的政治人物,千萬不要再亂開做不到的競選支票,否則經濟寒冬不知伊於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