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心語】 親愛的同學,你究竟學到什麼?

文/林文瑛 |2022.01.27
2179觀看次
字級

文/林文瑛

有天在餐廳吃飯,忽然有人走到桌邊來喊我:「老師,好久不見!」看我一臉茫然,她興奮的說:「老師,我是你回國教書的第一屆學生!剛剛一時想不起老師的名字,不好意思打招呼,但走出餐廳忽然想起來,所以一定要回來親自跟老師說,老師你的發展心理學教得太好了!」這下我可開心了,趕緊問:「是嗎,怎麼好法?」

「你教我們女生不要靠男生,要自己修馬桶、換燈泡!我一直記得老師這句話,後來工作、結婚、到現在教小孩,這句話都很有用!因此我一定要再進來謝謝老師!」

我傻住了,一句話讓學生受用二十年,讓學生記得我的名字,我卻不記得自己講過這話,更糟的是,這根本不是上課的重點。原來,老師如何影響學生,學生如何記得老師,其實都不在老師的掌控之中。

另一個例子是,畢業很久的三位同班同學說有重要的事,相約來看我。其中一位告訴我:「老師,這麼多年了,有件事讓我耿耿於懷,今天特地來了解老師的想法,好解我十多年的心結。」她說起當年種種,栩栩如昨日事,我卻只能拚命回憶。

依稀記得當年她在考試時,向監考助教檢舉同學帶小抄,助教未處理,她來向我抗議。我問過助教,助教說她有去注意,但是並未看到小抄。我也找了被舉發的當事人來,她向我保證絕無作弊。由於這位當事人功課一向很好,我不確定當時是否因此而認為同學可能看錯了。無論如何,我跟這位舉發的同學說,因為沒有證據,只能相信同學沒有作弊。

「沒有確切證據,只能無罪推定,不是嗎?」「當年老師也是這樣跟我說。但是怎麼會沒有證據?我是人證哪。老師教我們要有道德勇氣,我照做了,結果老師卻選擇相信她,不相信我。老師知道我有多傷心嗎?」

我一時無語。的確,當時我可能無法處理作弊的事,但我也沒有積極「看見」她的勇氣,沒有「同理」她所承受的同儕壓力;最遺憾的是,沒有意會到對她而言,這是「信任」問題,不是證據問題,以致十多年來她必須帶著心理陰影與創傷,不斷強迫自己接受,正義的代價有時候是孤單與苦澀的現實。

早在一百年前,杜威就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潛能,直到他們能自己教育自己為止。他還說,教育裡最重要的是知識、思考與情感。杜威強調的知識並非學科知識,而是生活中的知識。顯然,我都只教了片段的學科知識,而讓心智尚不成熟的學生在生活知識、思辨、情感上都必須自己教育自己。

學校裡的老師如果只是賣力將學科知識裝到學生腦袋裡,對學生而言,老師可能更像有聲書,把教科書內容講解一遍,加上重點提示、考題分析,充其量只是考試過程中的必要工具罷了。

我們會發現,學生記得老師常常不是因為知識本身,而是思考的啟發,或者身教的典範。念大學時上過一位名教授的課,我完全記不得她在課堂上教了什麼,因為我都是靠著K教科書得高分,但到今天還記得她連喝水都優雅的姿態。

學生的教育帳簿裡,記錄最多的通常不是知識的進出,而是愛與被愛,感動與傷害。在學生已經逐漸可主導自己教育的網路科技時代,發展學生潛能的最佳方式可能只是「看見學生」:對他的長處像對他的缺點一樣關心;當他們全神貫注跟你訴說時,不要打斷他。

教育中,老師得明白,不是你教了什麼,學生就學到什麼。學生記得的,是你在思考上啟發了他,還是在情感上感動他,或是傷了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