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全台去年第3季,購買屋齡30年以上者占比為34.1%,較前年同期增加3.1個百分點,其中購買台北市老屋的比例最高,達54.2%,一半以上的民眾買的都是老屋,年同增5.6個百分點。專家分析,房價漲,新屋愈來愈貴,小資族只好愈買愈老,帶動中古屋行情,另也有買盤看準危老效益進場。
統計六都去年屋齡30年以上住宅交易,占比全面上揚,除台北市外,新北市37.1%次之,增3.66百分點,其他如台南市33%、高雄市26.5%、桃園市21.2%。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台北市房屋單價高,想要卡位台北市門牌,不是得買「老屋」就是買「小宅」,包括大安區、天母或民生社區等炙手可熱住宅區,屋齡超過40年以上老屋也所在多有,因地段好,且使用坪數較大,就算屋況老舊,但經過重新裝修後仍有新貌,長遠則有都更危老重建價值,因此都會區老屋仍頗具市場性。
不只30年老屋熱賣,百年老宅也有行情。據實價登錄統計,去年交易最老建物位在桃園市桃園區新民街一處兩層樓的加強磚造透天厝,鄰近火車站,屋齡高達105年,去年12月交易總價為950萬元。
另外,高雄的成交百年老宅,位在鳳山區光遠路一處透天屋,屋齡104年,去年4月交易1290萬元。新北市淡水區重建街,也有一間屋齡95年老屋成交。
專家分析,老屋齡房屋具有兩大效益,都更改建及店面收租,加上房價相對親民,因此吸引買盤購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