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風流轉時」展覽開幕 一窺台灣女性摩登身影 曹麗蕙 |2022.01.21 語音朗讀 171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吳金淼為楊梅客家人,1935-1945年的作品〈綽約姝影〉中,四位少女穿著打扮可以看出現代化的西服,百褶裙、西裝式外套、皮鞋都是基本配備,以及流行的旗袍,從中能夠看出台灣女性受西式文化思潮影響,與對於流行時尚的追求。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日治至1960年代是台灣邁向現代化的「摩登時代」,在當時的台灣女性展露出何種「摩登」樣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今(21)起推出「婉風流轉時:影像靈光與文學的跨域閱讀」展,藉由逾300幀的影像載體,呈現台灣在日治時期至戰後西方文化衝擊下,台灣女性在社會、文化、生活及美學思潮等層面的多重轉變,並勾勒出戰前戰後台灣摩登時代的美學思潮。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婉風流轉時」展透過24位具代表性的台灣攝影家眼中的女性形象,展露台灣女性在社會走向現代化歷程中的自我展演與主體呈現變化。展覽不僅關注女性形象如何透過攝影呈現,更藉由這些歷經時光積澱的女性形像,展現影像與歷史的連結。「婉風流轉時」展覽作品包含日治時期台人所開設的寫真館照片,如攝影師吳金淼、林壽鎰等所拍攝的女性個人肖像,或女性與好友及家庭成員合照的紀念身影,呈現出根植於生活土地的氣韻。鄧南光1950-1960作品〈女子肖像〉,可看出台灣1930年代之後,自日本引進的流行刊物中,開始認識現代生活型態,象徵走在時代先端的現代新女性,對上班服裝及外出服絲毫不敢馬虎,一定是質料講究西式套裝,頭上戴著摩登的寬邊帽子,手拿小包,意氣風發。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於此同時,西方文化思潮逐步引入台灣,啟發女性的自主思想及追求進步的內在力量,攝影家鄧南光、李火增等人藉由鏡頭,捕捉摩登時代的「新女性」身姿,以及她們的日常休閒及生活風貌,展露出彼時女性在劇變的時代中,嘗試跨越傳統的企圖與自信。而在1945至1960年間,戰後台灣攝影先驅提起輕量化相機,從戶外擺拍、街頭抓拍呈現的女性身影,則以不同的拍攝風格,展現與時代變化並轡前行的台灣女性形象。如李鳴鵰就經常帶著羅萊(Rolleiflex)雙眼相機前往烏來、淡水等台北近郊,街道巷尾、鄉野水岸、孩童嬉戲,以及女性的容顏與姿態,都是他目光投射的主題,為早年的庶民生活留下淳厚且質樸的豐富影像。李鳴鵰1948年作品〈台中公園〉。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此外,「婉風流轉時」創造了攝影與文學、繪畫的共振與跨域對話,策展人蔡文祥特別選展國美館典藏的李梅樹、陳進、李石樵、席德進所創作的5件繪畫作品,與現場的肖像攝影進行對話。而展覽另一項值得品賞再三之處,是蔡祥邀請文學家以歷史回望角度,針對展出照片進行跨域觀點的演繹書寫,5位文學家陳若曦、楊索、鍾文音、張姿慧及廖偉棠,以文字重新解譯影中女性的影像故事,創造出攝影與文學獨有的共鳴及想像空間。李梅樹1939年作品〈溫室(賞花)〉。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前一篇文章 3D動態圖/過年好健康 跟著3D動圖改善膝蓋痛 下一篇文章 交通部擴大防疫 王國材:大眾運具、場站比照三級警戒清消 熱門新聞 01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2中秋草地音樂會 祈願世界和平2025.10.0703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一念三千2025.10.0604拚日能源自給自足 高市力挺核能2025.10.0705種瓜得杯 種葫蘆瓜取代紙杯2025.10.0606西藏珠峰突降暴雪 傳近千人受困2025.10.0707新馬寺佛光普照 大馬民眾慶中秋2025.10.0708曼城佛光山贈圖典 愛丁堡大學典藏2025.10.0709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秋節致意2025.10.06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52025.10.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新新併後 T17、18可解約? 法務局:新壽繼受地上權 須北市同意賴總統: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總統國慶談話 聚焦6大關鍵力國防院台北安全對話 充斥信川論李洋備詢首秀 卓揆幫腔國慶預演 雷虎小組噴彩煙 作者其他文章金鐘60/60特展 重溫經典娛樂記憶一頁千金 故宮展出98部宋版書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 享耆壽91歲故宮攜仁海宮 推郎世寧數位藝術展童書教父鄭明進 獲金鼎特別貢獻獎傳藝中心挺兒童戲曲 將辦百場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