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發起 台灣延燒 網路約定 自動集結 促廣設單車專用道
【本報台北訊】在高油價、全球減碳的時代,國內多數縣市政府仍未重視單車做為通勤工具的價值,不在馬路上規畫單車道。去年起,高雄的單車族開始發起「單車臨界量」運動,台北也從去年九月跟進,在每月的最後一個周六下午相約上路,表達爭路權的決心。
的「單車臨界量」運動於一九九二年在美國舊金山發起,沒有發起人、沒有主辦單位、單車族透過網路定下時間、地點,到了那天自動自發結集一起上路,勢力龐大到連汽機車都不得不讓路,「單車專用道」自然就開出來了。各國主要城市都已發起,目前也在台灣延燒,要求參與者不比快、不換車道、靠邊騎,並要求放寬單車上捷運的時段。
台北的發起人「馬特猴」說,她只是在網路上提議,沒有主動邀約,沒想到參加的人愈來愈多。每月的單車上路主題都不一樣,最特別的一次是去年十月交通部提出「自行車隱形車道」的想法,被單車族批不食人間煙火。當月底的單車聚會來了六十多位單車族,每個人在安全帽兩邊貼上「自行車道」貼紙,一方面諷刺交通部,一方面宣示單車族本身就是「會移動的自行車道」。
千里步道執行長周聖心也響應此運動,她表示,依交通部調查,近四成開車族通勤距離不到十公里,十三點八的開車族距離不到五公里,顯示台灣使用汽車太氾濫。周聖心表示,當油價不斷上漲,愈來愈多人願意以單車作為通勤的交通工具,政府應廣設單車道,鼓勵短程的民眾用單車取代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