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任祥以書傳家 扎根文化記憶 文/翁舒玫 |2022.01.18 語音朗讀 54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姚任祥獨創「情緒時鐘」、「心情溫度計」,讓家庭成員的情感得以抒發流動,讓彼此感情更加融洽。圖/劉振祥攝影、姚任祥提供生活裡的「儀式感」對姚任祥來說很重要,她認為藉由過節的氣氛,可以凝聚家人情感並一起創造共同的記憶。圖/劉振祥攝影、姚任祥提供姚任祥認為讓孩子認識生長環境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父母留給後代最重要的資產。圖/陳軍杉提供《傳家》27萬字的豐富內容,吸引外國出版商來談授權出英文版。圖/陳軍杉提供《傳家》套書的問世,讓全世界重新發現,原來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如此豐富。圖/劉振祥攝影、姚任祥提供 文/翁舒玫有沒有一種傳承,是可以讓孩子無論離家多遠都會惦記著的?《傳家》的出版,是一位母親的心意,當孩子的翅膀硬了,展翅飛向未來,臨行密密縫的不是遊子身上衣,而是27萬字的殷殷叮嚀。作者姚任祥說:「我只是想傳承家庭的價值,只想讓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她由衷相信對自己文化愈了解的人,是愈有自信的一種人。《傳家》套書問世,讓全世界重新發現,原來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如此豐富。第一版極快銷售一空,緊接著的中文平裝版、中文簡體版、日前剛上市的英文版,以及正在著手翻譯的日文版,4分冊、27萬字的豪華規格,將抽象的中國生活智慧與文化,融入生活隨四季節令,點滴實踐成為豐盈的美好日常。為什麼這個時候我們須要了解傳家的智慧?因為許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不得不把教育「外包」給學校、補習班等等,《傳家》的出版是一個美好的提醒:別錯過人生最重要的工作──「親職」。多陪孩子 養成良好價值觀姚任祥本身是職業婦女,與先生姚仁喜共同創辦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不論工作再怎麼忙,孩子小的時候,她堅持每天接孩子下課,「下課那段時間,是小孩最需要跟你講話的時間,父母可以從他的表情或聊天內容來挖掘出每天的情緒。」姚任祥認為父母親盡量在10歲前多花時間跟孩子相處:「因為習慣造成個性,個性造成命運。」她認為替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很重要,無論當時孩子聽不聽得進去,但是父母的任務就是要不厭其煩,叮嚀再叮嚀,「善盡自己告知的義務,是一個比什麼都重要的事。你不要幻想他當天就會聽,有一天需要用的時候,他就會想起你的叮嚀。」姚任祥說,長大離家後的女兒有天恍然分享:「媽~我終於懂妳為什麼一直盯我們要物歸原位,東西都不收的話,『真的讓人覺得凌亂,浮躁不安!』。」飲食節慶 凝聚情感與記憶無論幾歲,媽媽永遠是家裡的靈魂人物,如何提升彼此的相處質量,姚任祥建議:「從貼近生活的飲食和節慶入手,每個家庭的母親,都是全家的生活主持人,好好過節很重要,這是生活中少數有主題的活動,不然你的家就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生活須要創造「儀式感」凝聚家人的情感與記憶,「我自己特別喜歡氣氛,我是吃氣氛長大的。」姚任祥笑著自我調侃,兒時參加同學生日會的經驗,讓她難以忘懷,自己當家做主後,家裡的任何成員生日就是大事,為了營造獨一無二的尊榮感,早在翻糖藝術成為流行前,姚任祥就學會製作翻糖皮,「買一個現成的蛋糕,鋪上去剪掉旁邊,插幾朵花,擺幾個孩子的小玩具,這就是妳做的。」清明吃潤餅、端午包粽子、中秋賞月吃月餅……,這些闔家歡度的美好「食」光都是儀式感,讓文化傳承不是無聊的老生長談,而是潛移默化扎根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一種「我來自何處」的底氣。如今姚任祥的大女兒,雖然遠嫁美國,先生是一位德國人,女兒仍然會包粽子和先生朋友一起過端午,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設計情緒時鐘 互相體諒不踩雷不想當個只會嘮叨的媽媽,需要技巧與策略。姚任祥在《傳家》也分享各種好用的溝通工具,例如:她把餐桌邊的牆面,變成全家共用的黑板。在姚任祥家裡餐桌邊的牆面上,她和家人有時寫家庭行程,有時分享情緒,增加彼此互動與討論的話題,比方說,上面有12種心情的情緒時鐘,把自己的情緒指到對應位置,就可以成為每日分享的開場白;每位家人專屬的「溫度計」,標記出什麼事讓你開心,什麼事最讓你抓狂,這個簡單的溝通工具能夠讓孩子了解自己,也懂得體諒家人,就算親如家人,也要學會不要踩到別人的「地雷」。兒時在傳統教育體制內格格不入的姚任祥說:「我常常在想教材,總覺得小時候沒有好成績,緣起於教材不能引起我的興趣。」一次歐洲旅行,當姚家五口人坐上火車包廂,準備看風景放鬆時,只見姚任祥從包包取出事先準備好的中國與西洋歷史對照捲軸,期待孩子能把旅途中的景點和歷史故事記憶並整合起來,極其誇張的「教學野心」成為家人間津津樂道的旅行回憶,而這套《傳家》則是適用一生的終極版教材。編寫教材的心念不曾停止,2021年姚任祥再次出版《台北上河圖》,跟全世界分享台北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為人母無範本找出優勢不比較媽媽是家裡的靈魂人物,但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並不須要去比較。像在母親價值不斷被頌揚的5月,媒體大篇幅報導各種好媽媽故事,姚任祥提醒:「不要和別人比較!為人母親沒有範本,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找出自己的優勢,發掘自己比較擅長什麼,最能發揮教養功效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你總是會有愛,有源源不斷的愛,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方法出來。」無論你現在幾歲,「要認真過日子,讓生活更豐盈。」姚任祥深信,每一個人都應該寫下自己的《傳家》,過程中,你也可以整理你自己,整理一個家,分享家族的故事與智慧傳承,讓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能夠相互理解,「這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盡可能讓它發生吧。」她說。 前一篇文章 施振榮 工作退休 沒從社會退休 下一篇文章 50歲轉行 陳茂雄找到心方向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巫慧燕大病後領悟 人生投資健康第一卸下Google重擔 享自由 樂助人 簡立峰迎接第三人生譚敦慈 延續俠醫丈夫善行天天走10公里 認真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