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雲林訊】軍公教人員今年1月起全面調薪,連帶導致大專校院人事成本增加,教育部前天已承諾補助約70%到75%的財務經營差額,全國66校所組成的私立科大協進會昨日達成共識,確定111學年度將不調漲學費。
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表示,他任教的龍華科技大學呼應政策替教職員調薪,每年人事成本提升2000萬元。13日聽聞教育部決議增加至多75%常態性補助,私立科大協進昨天已經進一步開會達成共識,111學年一起凍漲學雜費。部分學校甚至打算同步提升學術加給,獎勵教師士氣。
不過,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吳永乾表示,學校的辦學成本增加100%,遠多於教育部75%補助。再者,這樣的常態性補助,不應該和學雜費調整議題混為一談。
吳永乾說,18年來學雜費上限只漲1.3%,但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上漲19%,受僱員工薪資累計上漲27%。長期凍漲學雜費已嚴重緊縮教學資源,損及高等教育品質。
他和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賀陳弘都說,經濟不利學生對學雜費的負擔能力,屬於弱勢助學措施應處理的範疇,不應與學雜費是否該調漲問題混為一談。為妥善照顧弱勢學生,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成立「高教平準基金」,所需資金由各校調漲的學雜費提撥一定比率挹注,政府也相對補助,再依學雜費漲幅,對現行弱勢助學措施照應不到的經濟不利學生,提供跨校性的差額補助。
吳永乾分析,美國大學捐贈基金的籌措及運用,對大學治理和校務發展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提高學校財務自主性、吸引優秀人才及提升教研競爭力,建議政府及各大專校院深入研究先進國家大學捐贈基金的運作制度,以利參考採行。
大學實施第3學期 將邀代表研議
大學校長會議綜合討論各類議題,成功大學提案縮短每學期周數來接軌國際,並建議教育部開放各大學視情況增設「第三學期」。但有大學校長認為,此事涉及加收一學期學雜費等議題,不易推行。教育部長潘文忠當場承諾,將邀請公私立大學代表討論鬆綁現行「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假期辦法」的可能性。
此外,疫情帶來遠距教學契機,大學代表也提案放寬課程時數、畢業學分認定等規範,讓遠距教學更彈性多元。教育部承諾會進一步研商,但要建立品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