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地要減少汙染,必須解決違章工廠問題。圖/劉學聖
文/沈旭凱
台灣目前有4.5萬家農地違章工廠,低汙染違章工廠依法必須在2022年3月20日後納管,否則斷水斷電,目前仍有2萬多家廠商未登記,但依照地方政府查處能力,以及縣市長、鄉鎮長及議員等公職人員年底要選舉了,在選票壓力下,能否斷腕根除,實在難以樂觀,最終受害的恐怕還是廣大民眾。
台灣以農立國,但隨著工商業發達,廣大又便宜的農地就成了違章工廠的天堂,4.5萬工廠未受監督,每天要排放多少汙染?這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而是數十年來中央政府漠視,地方政府執行不利,民代關說或未善盡監督職責,讓業者有機可趁,這個爛攤子多年難解,問題大都出在這個共生結構。
立院在2019年修正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後,設下納管大限時間,讓問題解方露出曙光,如今期限剩不到3個月,目前卻有2萬多家工廠未登記,業者心態有兩種可能因素,其一是因為年底要選舉了,地方首長、民代都有選舉壓力,可能會投鼠忌器,屆時說不定有迴旋空間,另一則是查處人力有限,當查到自己工廠的時候,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了,因此保持觀望態度。
說到查處人力,環團發現,地方政府每年平均查處700多家農地違章,換算2萬家未納管廠商需要28年,如果不增加人力,就算大限到了,中央交辦地方依法執行,難保虎頭蛇尾,到時候高汙染舊廠拆不完,新的又冒出來,終究很難根除。
台灣農地多年來受到工業汙染嚴重,違章工廠不解決,已危及糧食安全,這次大限執法能否落實,就看政府決心了。
《延伸閱讀》大限將至 2萬家農地違章工廠仍未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