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2008 我當家》系列 /人文篇 還原本土文化的清純面貌

 |2008.01.07
1540觀看次
字級

「本土文化」是當前台灣最顯赫的字眼之一,但是什麼是本土文化?拿掉了政治的外衣、去除了選舉的工具性、不再是打擊對手的利器後,「本土文化」還剩下什麼?

如果「本土文化」是深化在地認同、建立在地特色、保有在地傳統、進行在地融合,以此為基礎來建構社會的文化認同,這樣的主張我們支持且認同。但是如果「本土文化」只是做為政治工具,以「去中國化」為唯一手段,以塑造新的文化為政治服務,那就將本土文化逼上了絕路。

所有的文化都必須繼承傳統,才能開拓創新。但是今天台灣不是如此,表面上大家都說要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其實都在對其進行全面性毀壞。

政治人物所謂的「本土文化」,首要是與中華文化畫清DNA關係。雉堞隱隱的長城,樓重殿複的故宮,曾看盡了多少朝代的起伏沈滅、數遍了多少英雄豪傑的盛衰興亡,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久遠的,共產黨不代表中國。中國是李白杜甫的中國、是詩經楚辭的中國、有著孔孟的仁義、莊子的雄奇;有著蘇東坡的豪邁、李清照的委婉;朱熹與陸九淵在這裡吵架、紀曉嵐與和珅在這裡鬥嘴;文化中國,她的身分證上明明記載著千年的二十四史,史記加漢書也不過是她的前傳,怎麼有人以為五十年的共黨產史就是她的一生?

沒有了傳統,於是台灣成了龍應台所說的「文化假拜拜、一片塑膠花海」。龍應台指台灣文化活動,大半是「塑膠花」,忽視自己存在的文化元素,汲汲營營的移植外來文化元素,或截取淺薄時髦的元素,作為文化活動,跟著熱鬧和媚俗,自無從產生具有在地性的文化內涵。

為何會變成這樣?所謂「本土文化」只是選舉盤的短線炒作投機股,而文化養成是長期投資的績優股,可惜我們只有投機政客、沒有投資達人。沒有人認真的思考與著手建立在地文化的內涵與特色,只是將「本土文化」做為政治化妝品,各式各樣的口號是文化牢籠,本土文化被困在唱高調的字裡行間,卻走不出一條路來。

大陸文化大革命十年,人間浩劫,一百七十三萬人「非正常死亡」,四百二十萬人被關押審查。文化是一切文明的根本,否定文化,社會賴以運作的文明無由建立,自然走上毀滅的混亂。所以文化不能被「革命」,而是一個有機體,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行符合人類需求的重組與更新,但是重組不是由政治決定、更新不是由政客主導。而是以傳統美德與內在價值理念為內核,有了文化,人們才懂得尊重生命、忠勇孝親、仁愛萬物、正義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人權、於是現代文明才得以建立,基於文明而生的反省才有了可能,才能顯現本土文化的精美。

本土文化並不一定要載道,不必嚴肅;可以活潑、鄉土,但就是不能多了政治味,否則就走了調。看看自己,我們有選舉沒文化,所以選舉變得野蠻;我們有政治沒文化,所以政治變得粗魯;我們有嗓門沒文化,所以嗓門變得囂張;我們有錢沒文化,所以有錢變得跋扈。捫心自問,野蠻、粗魯、囂張、跋扈,難道這就是台灣當前整體社會的氛圍?祈盼還給「本土文化」清純的面貌。(五之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