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感是天賦人類最自然的反應能力,當人們高興作樂時,拍手蹈足隨興而起,再伴以木棒石塊互擊的音響,是很自然的現象,因此,敲擊樂應是人類音樂發展史中,最原始的演奏方式。
擊樂器家族不但歷史最悠久,種類也最多,也是音色最豐富的樂器。西方音樂家在十七世紀中期才有選擇性地將各地區傳統擊樂器,加以改良而編入管絃樂團裡,先是小鼓、大鼓和定音鼓。
到了十八世紀中,才加入了鈸和三角鐵,編入樂團演奏;木琴則稍晚,直到十九世紀,作曲家聖桑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才出現木琴在大型管絃樂團中演奏。
現代的敲擊樂器發展十分快速,有以傳統樂器改良者,有以現代科技發展出來者。現代音樂使用敲擊樂器的比例愈來愈重,因此以敲擊樂器演奏為主的音樂,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有關管絃樂團中的敲擊樂器可分兩大類:一為定音準者,二為不定音準者。
一、定音準的樂器群中,除了定音鼓以外,幾乎全部是片樂器形式的敲擊樂器,如木琴、鋼片琴、管鐘、鐘琴、震音鐵琴等。
二、不定音準的樂器很多,如大鼓、小鼓、鈴鼓、三角鐵、鈸、鑼、手響板、木魚等等。另外,有些提供特殊音響效果的敲擊樂器,依作曲家的需求而被使用者,有鳥哨、沙紙板、牛鈴、鏈條、雷聲片……等等,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