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就業多媽媽」計畫為失業者「職」點迷津,這群像養樂多媽媽一樣的專家,深入基層與大街小巷,真能為女性找到第二春嗎?
與國際相比,台灣高齡婦女的二度就業是十分落後的,四十五歲以上女性在二○○四年的勞動參與率只有47.71%,低於韓國的49.8%、日本的73.4%、美國的73.3%、以及德國的65.4%,明顯不如先進國家。
求人不如求己
有挽回的希望嗎?勞委會上周宣布了「就業多媽媽」計畫,讓訓練過的一百零六名就業多媽媽為一萬人次的失業者「職」點迷津。從七月到十二月,這群要像養樂多媽媽一樣,身穿特製服裝,配備LA公事包、PDA,深入鄉鎮的大街小巷,為失業女性找到人生的春天。
如果妳被找到了,也接受輔導了,是不是就搭得上這班勞委會精心設計的「救」業專車?
「求人不如求己,若要再回職場,能掌握這句話的真髓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左以璇說,世道愈不景氣,愈能看出個人是否具有一技之長,只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契而不捨的找工作,就算初期不太順遂,也可以漸入佳境,「就怕眼高手低,由多媽媽帶進職場後未必能存活。」
她強調,黑暗的時代有人成功,光明的時代有人失敗,大環境再不景氣,也有人異軍突起的謀得一片大好前程,「那是因為思維正確,也清楚自己的定位,否則很難有遠景。」企管顧問左以璇說,二度就業的女性,只要想法對了,未來也就可以找到活路。
錢多事少離家近
已參加受訓的就業多媽媽吳喜也認為,輔導員固然能幫助她們擴大機會,但思維若跟不上,到頭來還是勞資分離,「因為求職者多半先問老板能給她們什麼,而不是自問自己能奉獻給對方什麼。」
吳喜碰過這樣的例子,一位小姐找秘書工作,第一句話先提出:「薪水多少?」
吳喜回答:「很不錯,有四萬多塊。」三十歲的小姐馬上眉開眼笑說,我願意,這時,吳喜反過來問她,妳會文書處理嗎?
「嗯,」小姐也些為難,那外文還OK嗎?也不是那麼有把握,再進一步問,寫過企劃案嗎?這回得到的答案非常肯定:「沒有……,我沒有寫過企畫案。」
從自我教育做起
那請問,這四萬多的月薪,以什麼條件取得呢?吳喜認為,不只城市普遍存在這種錢多事少離家近的迷思,鄉鎮的勞動階層也因在狀況外而長期失業。
左以璇也觀察到,能承擔勞力工作的人,個性多半穩重而認分的,她居住的大樓上個月有兩位清潔人員來報到,一號不多話,朝九晚五的默默照規定做服務,人緣好像沒有二號好,「肯定是一號可以做下來,因為她是先把事情做完才放輕鬆,」反觀二號,把交朋友當首要重心,極易喜新厭舊。
當然,有專家趨前引路,學習有門路,挫折會縮短,不過,都不如自求多福的從自我教育做起更快,也這樣,勞委會派出的就業多媽媽的美意也才得已發揚光大。
二度就業成功術
.找到定位
.放下身段
.抱學習心
.只問耕耘
.敬業樂群
.感恩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