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在發表元旦祝詞時,強調過去毫無節制與管理的對中國投資,導致台灣出現M型社會,重申要落實「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
不過,他也承認,目前是自由化與全球化競爭激烈的時代,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吸引外資投入,造成投資國產業外移與空洞化、中高收入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所得長期停滯、內需產業持續不振,結果造成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變成貧富兩極的M型社會,台灣也面臨此一危機與威脅。
陳總統是點出了台灣的困境,但僅宣示「增加投資台灣」應對,而非以具體作法把中國當成台灣的出口市場,及吸引台商返鄉,也忽略了台灣八年來單向的鎖國政策,是經濟被邊緣化的主因。
由於中國的崛起,導致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中國所有問題都會變成世界性的問題,特別是中國的需求造成世界性的通貨膨脹,這對台灣這個需要仰賴進口的淺碟型市場,更形成大風大浪。
可是,陳總統在元旦祝詞中一再強調,抗拒中國的「磁吸」最有效的作法還是「鎖國」,這種閉關自守的心態,只是夜郎自大的無知,滋養政客爭權奪利,而無法創造就業機會、縮短貧富差距。
有一項對五十四個國家人民展望二○○
八年的調查,顯示台灣有百分之三十三的人認為會更糟,僅百分之十九抱持樂觀,是亞太地區對新的一年最悲觀的國家。調查反映了台灣過去一年「百物齊漲,薪水不漲」的生活現實,更反映民眾對二○○
八年台灣因有立委和總統選舉,對政治情勢不確定性的恐慌。
所以,陳總統在元旦祝詞中說,執政八年讓台灣「向上提升」、「鞏固深化民主」,無疑是自吹自擂,台灣未來能否追求繁榮幸福、落實公平正義,都需要放棄「自閉」思維,及仇恨對立心態,如果不能拋棄意識形態的鬥爭、政治仇恨對立,及一黨之私,台灣未來將不會有任何展望。
吳庸(斗六市/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