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閎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區省級文保單位林宅,近日修繕時發現一塊重達九十公斤的黑色方形巨磚。文保專家認為,該巨磚是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製造的金磚。
這塊金磚,正方邊長約五十公分,厚約十公分,側面印章刻有「乾隆十六年成造細料金磚」、「江南蘇州府知府劉造署知事盧師武管造」、「大二甲窯戶曹松山」等字樣,製造年代、產地、監造者、製作者和規格都詳細載明。
此金磚並非黃金製成。明清時期皇帝在太和殿上朝,群臣俯伏在金階上齊呼「萬歲」,金階鋪陳的磚稱為「金磚」。
皇宮的「金磚」為何流落到民間?工作人員查閱相關資料後得知,明清時期,故宮經常更換大殿的舊金磚,換下來的金磚,大多賞賜給在朝的王爺或大臣,金磚可能就此流落民間。 寧波文物研究者楊古城說,據林氏墓碑記載,林氏祖上林淡吾曾受乾隆皇帝封賞。這塊金磚可能是皇帝賞賜給林氏祖上。
另據《天工開物》、《造磚圖說》等書記載,故宮金磚大部分為明代製造,清朝也有燒造。造磚有選土、練泥、澄漿、制坯、陰幹、入窯燒製六道工序,燒製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天,成磚後還得用油浸,因此約需兩年才造得出一塊金磚。
江蘇省蘇州陸慕鎮禦窯村被譽為「金磚之鄉」,早在宋代就為皇宮燒製金磚,因土質優良,做工考究,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敲之有金玉之聲,斷之無孔,被明朝永樂皇帝封為「禦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