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學生 完成首部文史論文

 |2008.01.02
1589觀看次
字級

雲林永年中學老師王淑芬感召 進行田野調查 獲高中人文獎第一 學會面對歷史

【本報雲林訊】「老人逐漸凋零,口傳歷史將會湮滅,再不趕快做,會來不及。」奔波一年多的雲林永年中學學生李宜靜等四人,因熱愛文學投入校園文史工作,完成雲林第一部中學生文史論文,榮獲全國高中人文獎第一名。他們從文史真切體驗生命,更從指導老師王淑芬身上,學會真誠面對歷史的態度。

由賴和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是國內高中人文競賽最高榮譽。

雲林縣永年中學高二生詹雅棻、吳瑩婷、周劉旺、李宜靜無心插柳,一年前受熱愛文史工作的老師王淑芬感召,投入文史研究工作,不料一年後成果,勝過台北建國中學、北一女,以優質、感動的精神研究地方史,摘下金牌。

詹雅棻等四人從一本「土庫思想起」文誌,喜歡上這個未曾陪他們生長過的小鎮,一首念謠「春治阿也念經,念甲有酥文,阿雲啊會駛船,駛甲攏攏走…」簡單的字,道盡土庫風華。詹雅棻等四人念不來,八十四歲的老阿嬤卻朗朗上口,念時眼光透出童年真稚。

「阿嬤的念謠,不僅是口述歷史,更像一首生命歌譜,多麼動人!」李宜靜田野調查,想二度造訪阿嬤時,才知道阿嬤已過逝,令她心頭一陣酸;阿嬤感人的謠曲,足令她回味一生。

她感慨地說,古人步伐隨著歷史腳步往前走,這些文化再不做,將會流失,年輕人更將不知道,台灣許多角落都充滿故事與美麗。

吳瑩婷表示,一年來讓他們了解土庫人文風華與興衰,曾是雲林農業重鎮的土庫,日治到光復,產業人文受到很大衝擊,但老人凋零,歷史將湮滅,早十年的話,地方文化保留必將更完整。他們研究文史志不在得獎,只是想把這些美麗的東西留下去。

王淑芬說,面對歷史最重要的是態度,孩子犧牲假日走訪記錄,辛苦一年,得獎只是一種肯定。

雲林文史欠缺公部門介入整合,孩子從校園觀感體驗文史,更為誠真。文史工作能夠帶進校園,建立新平台,更是最好的生活、歷史教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