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劇《茶金》述說超過半世紀之前台灣茶葉王國的輝煌故事;另一個綠金「咖啡」,則早在百年前就在花蓮落地生根,近年更在多個原住民部落飄香,有醫師、退役海軍陸戰隊員、警察投入,砍掉檳榔樹改種咖啡樹,用辛勤汗水澆灌,為部落引入經濟產業,只希望讓族人改品咖啡香,更要破除外界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
花蓮早在日治時代就種植咖啡,根據史料,一九一七年一名從日本移居到壽豐豐田移民村的日本人,在官方從屏東恆春植育場分配咖啡種子到台東時,也申請咖啡種子在豐田種植,是目前花蓮縣最早有咖啡種植的紀錄;但花蓮咖啡一度出現斷層,直到這幾年才嶄露頭角,愈來愈多農戶投入種植,甚至採有機耕作方式友善土地。
水土保持 也能收到效果
花蓮縣咖啡農七成是原住民,「斜槓醫師」戴豐秋是其中之一,原本在瑞穗鄉開診所的他,發現部落工作機會少、許多年輕人外流,因此決定假日脫下白袍,返回秀林鄉文蘭村的重光部落種咖啡,還成立特用作物(咖啡)產銷班擔任班長,前幾年因為不懂種植、管理不善作物死光光,但他每年都會吸收咖啡品種、管理方式等的最新知識,成功創辦泥妲(nita)咖啡。
花蓮南區玉里鎮的海岸山脈,也有一名原住民青農林菁川,在海拔超過五百公尺以上的山坡,種下大片咖啡樹;林菁川曾是海軍陸戰隊,當兵時參與莫拉克風災救災,見到山頭種滿淺根作物,導致水土保持不佳、遭土石流重創的慘況,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回鄉與父親討論後,他在老家山坡上改種咖啡與茶樹,七年前退伍後,全力投入咖啡事業,自創「古林」有機品牌,曾獲「洄瀾好咖.啡您莫屬」評鑑特等獎。
林菁川分享,他本來是上網、看書自學,參與縣府推廣、扶植課程、接觸原民處提供的各類師資後,讓他大開眼界,學到的相關知識,也幫助他提高咖啡品質。
走訪產區 專家分享祕訣
為了協助原住民農戶,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開辦相關的培力、體驗課程,近年來以「洄瀾好咖」為品牌,舉辦一系列活動,曾邀請全球知名的巴拿馬精品咖啡協會會長維佛.拉馬斯特斯(Mr.Wilford Lamastus)分享,巴拿馬國際精品咖啡教父Mr.Graciano Cruz也曾受邀,走訪花蓮豐濱鄉海岸咖啡產區,和農民分享田間管理的祕訣。
二○二○年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二○二○花蓮縣特色咖啡活動──洄瀾好咖主題館行銷活動」,邀請台灣拉花冠軍、世界拉花亞軍陳顥元、日本咖啡職人伊藤篤臣,一同品嘗花蓮咖啡,甚至還拍攝微電影。
目前花蓮縣內原住民咖啡農有二十五戶,近年在縣內咖啡賽事成績亮眼,第五屆花蓮精品咖啡評鑑活動,花蓮咖啡組原住民咖啡拿下特等、頭等、金質、銀質等六個獎項,有機咖啡組的獎項也抱走半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