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細菌在多數時候是以「微克隆」方式存在的。在每個「微克隆」中,細菌本身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體積,剩下的空間則由細菌分泌的一種成分複雜,被稱做「細胞基質」的粘性物質占據。
就是這種粘性物質將成千上萬個細菌微克隆粘結在一起。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包括感染人體後),細菌都是以聚集成團塊的方式存在著的。科學家們將這種粘性物質以及被其粘結而成的細菌團塊稱為「生物膜」。
一種抗生素要穿透生物膜,對膜中心的細菌也發揮殺傷作用,除了濃度要足夠高外,還要保證它在向生物膜中心滲透的過程中不會被胞外基質降解掉。
科學家們初步認清了生物膜形成的過程,對研治對付生物膜的武器充滿了希望,比如可以找到一種分子,使其與細菌結合後,阻斷細菌與物體表面結合的能力,從而自一開始就不讓生物膜有藏身之地;比如可以發明一種能夠降解酰化同比氨酸內酯的藥物,使細菌即使能夠粘附於物體表面也無法構成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