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長期插管患者,往往會造成聲帶麻痺,無法發聲,若是控制聲帶震動的杓狀軟骨、杓環關節固化,即使利用矽膠填塞或脂肪注射也無法恢復發聲,醫師建議,透過杓狀軟骨內轉手術,患者可重拾說話能力。
王小姐十八歲時因發燒住進加護病房,昏迷一年後醒來,卻失去語言能力,發現自己無法言語,一度輕生,雖然母親帶著她到處求醫,都無法治療,直到五年後得知杓狀軟骨內轉手術,經醫師判斷適合進行,術後順利恢復說話功能。
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蘇萬福指出,長期插管後,患者會因聲帶太久未使用,其杓狀軟骨與杓環關節固化,聲帶便無法震動。
他說,多數患者是單側聲帶固化,若兩邊間隙小於一毫米還可利用脂肪注射或矽膠注射等方法改善,但王小姐是兩邊聲帶間隔十毫米以上,且是關節固化引起,不管是矽膠填塞,或種植神經或注射脂肪,皆無法推動已經固化的杓環關節。
醫師為王小姐進行杓狀軟骨內轉手術,透過杓狀軟骨的調整,將聲帶的距離拉近到可以呼吸,又足以震動,雖然固化的關節已經不可逆,但是將聲帶推到中間,可以被空氣撞擊震動,使王小姐恢復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