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近醫師估計,腸病毒重症引起呼吸衰竭的幼兒,約占所有「歡呼兒」的五分之一,由於孩子有機會能靠自己力量痊癒,成為歡呼兒中最不容易被家長放棄的一群。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說,腸病毒七十一型感染,輕則只有手足口症,重則侵犯生命中樞,可能喪命。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說明,腸病毒七十一型若攻擊患者患者腦幹,不但造成急性心肺衰竭,肺出血、肺水腫,急性期死亡率達三到四成,若患者熬了過來,有二成可望完全復原,但大部分的孩子都留下嚴重後遺症,他們的呼吸功能被破壞殆盡,不但失去呼吸功能,也不會咳嗽、吞嚥,更別說講話和進食。
張鑾英說,每二千名被腸病毒七十一型感染的病例中,就有一名重症個案,歷經腦膜炎或心肺衰竭之後,約有二至三成可能存活,但要面臨種種後遺症。夏紹軒說,這群逃過腸病毒魔掌下倖存的歡呼兒,平均都在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住過四個月以上,父母面臨的身心煎熬,外人難以想像。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感染科醫師黃芳亮,在臨床上看到許多父母,即使整夜沒幾分鐘好睡,也要守護孩子,不離不棄。「小美」在九十三年感染腸病毒,當時才二歲,曾經因心肺衰竭使用體外循環,術後在加護病房一直昏迷,媽媽把全家人呼喚她的聲音錄下來,放在床邊一再播放,半個月後,她的小指頭才第一次動了一動,漸漸甦醒。
「小美」雖然出院時,已不需要呼吸器,但不會吞嚥,一直使用胃造←灌食。媽媽說:「幸好她很貪吃!」因為想要用嘴把食物吞下肚,即使吃了嚥不下去,只能在嘴裡嚼一嚼,嚼多少就吐多少,小美媽媽都還是讓她吃。
出院後三年,小美終於在今年七月學會吞嚥,可以由口進食。當初醫師預估,她出院後半年可以吞嚥了,雖然晚了二年半,媽媽還是很高興,只要小美有進步就好。
黃芳亮和夏紹軒說,面對病毒,人體還是有部分自我痊癒的能力,而且腸病毒重症患者,只是失去呼吸功能,大部分智能不受影響,家長照顧他們會獲得適度回饋,這支持家長繼續,相較於其他歡呼兒,腸病毒重症個案被遺棄比率相對較少,因家長在孩子身上看見希望。
歡呼兒協會監事、也是呼吸治療師的張芬瑤指出,孩子若住進兒童長期呼吸照顧病房,雖然呼吸器等費用有健保給付,但抽痰管等耗材、伙食費用,家屬必須自付,每個月需要兩到三萬元。
兒童長期照護呼吸病房,目前僅基隆市立醫院、板橋國泰醫院、新竹新仁醫院、中壢祐民醫院、彰化漢銘醫院、高雄惠仁醫院等設有。
歡呼兒協會指出,健保局鼓勵歡呼兒居家照護,但給付費用僅有住院時五分之一,而且幼兒還需要語言訓練、肢體復健,平均每二至三小時就要拍痰一次,耗費的成本和心血都高於成人,卻只有一樣給付。
醫療小辭典
因疾病、意外等因素呼吸衰竭,必須長期依賴呼吸器維生,每天使用呼吸器六小時以上,包括包括腸病毒重症病例,還有因溺水、腦炎、兒童虐待所導致的腦部病變、罕見疾病、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如脊髓肌肉萎縮症等,都可能是歡呼兒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