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昭(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有句話說得好:「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在佛學院,有些同學之所以會有不少無明煩惱,大都是因為太多心了!如果能夠無心,那生活就能夠自在得多!
何謂「有心」?何謂「無心」?有哪些心,會讓人有所累?
一、計較比較心:人一有計較比較心,生活就會不自在,無明煩惱就會不斷地生起。
二、爭強鬥勝心:佛陀在《阿含經》曾說:贏了人家,就多了仇家,自己輸了又會心有不甘,如此生活就不得安穩。
三、得失心:人一有得失心,就會時常患得患失。譬如參加考試或任何比賽,如果有了得失心,考試或比賽時就容易失常。
四、猜疑心:喜歡猜疑的人,不但自尋煩惱,也會影響彼此的信任。
五、執著心:凡事過於執著的人,不但讓自己受苦,也容易造成別人的困擾。
除了以上幾項,其他如貪欲心、瞋恨心、愚痴心、我慢心、邪迷心等,都會讓自己心有所累!
無心者,無所謂!無心,要無什麼心?除了要無上面所提到的計較比較、爭強鬥勝、得失、猜疑、執著、貪、瞋、痴等心外,還包括:
一、無嫉妒心:人一有了嫉妒心,不但是自尋煩惱,且時常會有惱害他人的心產生。
二、無罣礙心:《心經》:「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一個人心中沒有罣礙,就不會時常患得患失,生活就自在了!
三、無顛倒心:何謂「顛倒心」?譬如把無常認為是常,苦的認為是樂,無我認為有我,不淨認為是淨。
四、無妄想心:佛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一個人妄想太多,無明煩惱就容易生起。
五、無所得心:無所得就無所失。凡夫眾生的痛苦,大多是因為「有所得」造成的,譬如想要得到而得不到,就會產生求不得苦;得到了又會失去,就會產生愛別離苦;不想要的,偏偏都在我們身邊,就會造成怨憎會苦!
《心經》所說的「無所得」,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金剛經》要我們「無住生心」,無住心即是佛心、禪心、智慧心、解脫心、清淨心,也就是達摩祖師所說的「無心」。
無心者,即無罣礙心,無顛倒心,無所得心,無住心。我們的心要無所住,還要生其心,生什麼心?要生起菩提心、智慧心、慚愧心、感恩心、慈悲心、喜捨心等。該有的心要讓它生起,不該有的心千萬別讓它生起,如此生活修行,才能自在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