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宗期間京城內外流傳一段順口溜:「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坐皇帝、朱皇帝指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立皇帝、劉皇帝指的是宦官劉瑾,一段順口溜道出了當時朝野形勢與劉瑾的地位。
劉瑾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留為養子改姓劉,後將他閹割帶入宮中服役,其人口才俐落、在宦官們的薰陶下,學會了奔走鑽營的本事。
弘治五年〈西元一四九二年〉三月,明孝宗立長子朱厚照為皇太子,見劉瑾能言善道、談古論今,加以他奉事小心謹慎,特囑他好好伺候太子,這無異給了劉瑾一個絕佳的大好時機。
弘治十八年四月,年僅三十六歲的孝宗皇帝突然病故,太子朱厚照循例繼承皇位是為武宗,這一年朱厚照十五歲。
武宗繼位後便臨朝理政,按照當時的傳統,皇帝每天要視朝,聽取朝中各部、府及文武大臣們的奏事,還要親自審閱許多有關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司法、行政、教育等等各種奏章,做出批示、提示、處理意見,凡此種種都關係到國事的安危治亂,年僅十五歲身居內宮、貪圖玩樂的武宗,視此為苦差事,極欲擺脫約束與壓力。
人稱「八虎」以劉瑾為首的八位太監因為伺候武宗長大,這時正好投其所好,不顧宮中禁律,鼓動武宗化裝易容出宮冶遊,並唆使同夥在京城附近掠奪民田,廣建皇庄行館多達三百餘所以供武宗享樂,京城百姓對此莫不切齒痛恨。
由於武宗十分依賴劉瑾,甚至破明朝吏制不斷擢昇他的地位,大權在握的劉瑾排除異己的手段便越演越烈,首先擬定一份「奸黨」名單捏造事實加以陷害,被納入名單的有五十名朝廷重臣,據《明史》稱述:這些人「皆海內號忠直者也」。至於尚書以下被劉瑾視為異己、遭到斥逐的更是不計其數:有尚書王佐以下一百三十七人,曾任兩廣總督的潘藩等八百九十九人,統統逮捕問罪。朝廷一時腥風血雨,人人自危。
而武宗鎮日耽溺聲色不可自拔,放任劉瑾代批奏章擅自決斷,獨攬朝政的劉瑾更加擴大黨羽,在朝中各大重要機構安插親信,並挑選心腹太監到地方上擔任鎮守,以控制各省及邊鎮的軍政、民政和財政,一次就提升官校一千五百六十餘人,又授錦衣衛官數百員。此時明朝彷若劉瑾天下。
劉瑾也儼然以劉皇帝自居,他擅自竄改制度、擅立酷刑峻法,例如:規定一人犯法全家株連,甚至鄰里人家也要連坐;河岸人家一人犯法,河對岸人家也得治罪。
除此之外,還廣收賄賂,瘋狂的侵奪百姓土地莊園,共侵占官地五十餘頃,毀壞官民房屋達三千九百餘間,挖掘民間墳墓二千七百多座,荒唐瘋狂之舉、危害之烈前所未有。
也合該報應不爽,劉瑾橫行朝野,揭發或討伐他的正直之士無不遇害,然而「八虎」之中的張永與楊一清,在與劉瑾屢發衝突後心生不滿,遂利用接近武宗的機會,揭發劉瑾罪行與謀逆之心。
武宗恍然大驚,心頭一緊,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勢,親自帶人抄家、押送入獄,判凌遲,依例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歷時三日方成。
行刑之日北京城內人山人海歡聲雷動、被害家屬擺設香案祭天叩拜、有人甚至花錢買上他一塊肉來祭奠死者,人人歡呼蒼天有眼、稱快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