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禪畫:北野書法精進圖
.詩堂書法:「心無所住,知非便捨。」

日本永平寺方丈北野禪師,畢生奉《金剛經》--「無住生心」之法揭為圭皋,努力不懈,於「不執著於任何事物之上」禪修精進。
他在二十歲行腳雲遊四方時,路上遇見一位嗜菸的行人,當他們一同爬過山峰,來到寬闊的平原時,在一顆大樹下休憩,那位行人便從他衣服裡面取出了一袋菸草,因為他那時非常饑餓,所以就姑且接受了。
「這菸抽起來真香啊!」他品評道。結果,那人送他一整袋的菸草和一根煙管。
行人走後,北野獨自想到:「這樣香味的東西固然好抽,但它可能會擾亂我的禪修,我應立即停止,以免積習太深,無法自拔。」
於是,他丟棄了那一整袋的菸草和那一根菸管。
事隔三年之後,他開始研究中國的深奧難解、宇宙哲理的典籍《易經》。
一天,時逢冬雪,天氣酷寒,他急需要一些禦寒的衣物,於是,他寫了一封信,託一位旅人帶給他數百里外的一位朋友。
幾乎整個冬季都快要過去了,卻毫無音訊,既無魚雁,亦無寒衣。終於,他訴諸易經,想利用占卜算出是否信未送達,而易卦的結果竟是--「沒有送達」。
不久之後,那位朋友捎來一封信,信裡果然沒有提到信件和寒衣之事,他覺得極不可思議。「如果我以易經做為我的職志,可能會名利雙收!」北野自忖,「但也必然會毀掉我的禪修啊!」
於是,他又放棄了這神奇的法術,從此不再訴諸它的神奇之力。
在他二十八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愛上了中國書法和詩詞吟誦,對此二者日有進境,時常獲得老師的讚許和鼓勵,最後,他幾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藝境。
書法和詩詞創作,再次被人們所激賞,然而,北野一回神,又回到修行的路上,他自覺道:「如果我不即時予以摒棄,我就要成為一名書法家或詩人而非禪師了,此非我之本願,放棄罷!」
從此,他不再舞文弄墨,終於成一位人人敬重的人天師範,他圓寂於一九三三年,享年九十二歲。
《金剛經》云:「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北野深悟「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故而「知非便捨」,是禪修徹底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