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師,我女兒發高燒了」、「小孩一直拉肚子,怎麼辦?」在花蓮市開業的曹錦源醫師,半夜接到電話,很快就答復或安排轉診到同屬「後山社區醫療群」的其他診所就醫。
衛生署國民健康保險局二○○三年三月十日起,推動全民健保家庭醫學整合照護計畫,迄今有三百零二個社區、一千四百四十四家診所、一千九百九十二位醫師參與,希望做到照護二十四小時不打佯。曹錦源、江昌雲、陳建發、張淑華、宋振宇醫師所成立的「後山社區醫療群」就是健保家醫社群之一。
屬後山社區醫療群的醫師,平日忙於醫療服務,也分攤管理、衛教、健診、預防保健等事,輪流上地方電視台健康開講,且輪值夜班服務病患。
一年多來,民眾利用的電話諮詢,多半是兒科急診、腸胃道疾病、妊娠不適等,無法處理的案例,就會轉介到擔任後山社區醫療群後援合作的門諾醫院。
江昌雲說,在家醫照護群內,基層婦產科醫師可初步篩檢,經由轉診對孕婦持續追蹤,可以提供預防早產、減少胎兒及孕產的死亡率,診所醫師到合作的醫院照顧病人,對病患來說,掛號費有優待而且不必等,部分負擔也減免,必要時又可以得到大醫院的進一步照顧,醫療品質不打折。
健保局醫管處經理沈茂庭指出,家醫社群計畫在台北因大醫院很多,推動成效不好。在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也施展不開,因為湊不到五到十個診所組成一個家醫社群。在雲嘉彰化地區,加入家醫社群的會員病患,有高達六成看病,會指定會員醫師看診,花蓮也有二到四成的指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