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印光大師大力推廣《了凡四訓》,運用多元方式弘揚佛法,用心良苦。
在台灣淨宗學會繼其薪傳,連同淨空法師講經光碟,一併流通。
了凡,明朝人,原作《了凡家訓》,旨在訓勉後代子孫,公開發行後,改名《了凡四訓》。
由於有位孔先生給他算命太準了,不僅言中了過去,而且斷言未來。於是他就認定了是命,命裡有的,總是會來;命裡沒有的,攀求也屬徒勞無功。
在棲霞山中,了凡訪到雲谷禪師,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問:「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你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為什麼?」
了凡說:「有位孔先生已為我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了:「我還以為你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了凡問其故?雲谷說:「人都有定數,但極善之人,數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你被孔先生算定後,不曾轉動分毫,豈不是一個凡夫嗎?」
了凡問:「數可以逃避嗎?」
雲谷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確為明訓。佛經中也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妄語乃佛家大戒,諸佛菩薩,不會騙人?
了凡進一步問:「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之在我。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說:「孟子之言不錯,是你錯解了。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這樣的求,才有益於得。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縱然求之有道,也只好靠命了,內外雙失,故無益。」
經暢談後,雲谷最後說:「你今後要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怎會不受安享?《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信不信?」
了凡信其言,拜而受教。
雲谷把功過簿給了凡,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了凡認為,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大家應該銘念謹記。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