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東北地區(14-6) 北京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1.12.17
1644觀看次
字級
1930年代,北京團城下的駱駝商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民初,北京紫禁城的角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北京郊外的宋城遺跡,為楊六郎所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眺望北京紫禁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北京城崇文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20年代,北京東華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北京城內中華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00年代,北京大清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北京城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北京城從內到外是由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4道城池所組成,涵蓋了城牆、城門、甕城和護城河等,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城市防禦建築。

北京城已有800多年的建城歷史,但奠定明清北京城的,是1406年開始的明朝遷都計畫。1553年增築外城,形成今日北京城「凸」字型的規模。北京城作為跨越明、清兩朝的王朝政治經濟中心,建築設計與興建方面,都是中國傳統城池的最高傑作。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北京城受到較大的破壞,後來在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都有對北京城進改建,但整體風貌仍算保存良好。

1958年開始,因城市發展需要,才逐漸改建拆除,只有紫禁城得到完整的保存。皇城剩下天安門、東南各一段城牆保留下來。內城則剩正陽門城樓與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崇文門及西便門一段城牆等等。外城已全部拆除,只有永定門後來重建。

1970年代停止了北京城的拆除,2000年後也開始陸續復原一些以前的城牆建築,但因為北京現代建築和交通建設所需,有些城牆建築要再復原並非易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