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藝文活動不要把藝標準訂太高,一定要陽春白雪與尋常百姓兼顧,小眾與大眾的藝文需求都能滿足,才可能獲得廣泛支持,長久推動。
台灣社區藝文活動的推展受到重視,還是近十幾年的事,一方面台灣國民所得增加,民眾脫離為溫飽日夜奮鬥的階段,開始有閒與錢觀賞藝文表演與學習各項才藝。另一方面,台灣社會受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侵蝕,大家一昧追求短期的感官刺激,致許多有識之士有感於台灣傳統社會忠厚、謙讓的民風近乎消失殆盡,憂心忡忡,紛紛走入基層,希望能經由社區紮根,讓藝術與人文活動深入基層,普及社區。 然而,在社區要如何推動藝文活動呢?
首先,要知道現在社區有哪些單位或團體在推動藝文活動。當通盤了解後,未來自己所屬的團體要規劃藝文活動,就可以社區與其他團體或單位(區公所、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圖書館、學校等)做的藝文活動區隔,而有時候則可與這些團體合作,合辦各種藝術活動。
其次,要全面了解社區有那些藝文人才,包括文學、音樂、美術、戲曲、舞蹈、工藝等各領域有專長的人,建立藝文人才庫,邀請他們開班授徒,或鼓勵辦作品展覽或發表會。若社區很多藝文人才,卻沒機會為社區人士所知,或作品無發表機會至為可惜。畢竟,推動社區藝文活動,不只是要社區民眾有機會欣賞藝文作品,同時也有鼓勵藝文創作者之意。當社區藝術與文化工作者受到鼓勵,創作更積極,社區藝文活動就能越辦越豐富,不致因無新作品而枯竭,或後繼無力。
更重要的是,社區推動藝文活動要雅俗共賞與兼容並蓄,不要把藝術標準訂太高,高到與大眾產生距離,如此會出現曲高和寡或找不到作品的困境。一定要陽春白雪與尋常百姓兼顧,小眾與大眾的藝文需求都能滿足,才可能獲得廣泛支持,長久推動。當然,不能漫無標準,把不美不善的作品也拿出來展示,就失去推展藝文活動的本意。
最後,建立流暢與多元的宣傳管道也很重要。再好的藝文作品或活動,若沒有足夠的管道宣傳,沒有人來觀賞,活動就是失敗。許多藝文活動策劃者長於與藝術家聯繫,但拙於與媒體或各單位的公關人員聯繫。兩種能力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以北市文山社區為例,過去兩年除了推動社區終身學習外,也很重視社區藝文活推展,並與許多團體結盟,持續舉辦多項藝文活動,值得做為學習對象。
文山社大實驗劇團中,幾位從無舞台經驗的學員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居然能上舞台正式演出,展現專業演員的架式。另外,客家歌謠社、文山吟社與河洛漢詩社,常年在社區耕耘、授課、巡迴演出,讓優美典雅的歌詠傳遍文山區。十五份遺址研究社成立,為社區推動文史教育做了很好的準備。
文山社大曾與區公所合辦過文山藝文季,在地許多藝文團體參與此活動。過去三年,文山社大每年都與文山區七所圖書館合辦文山曬書節,介紹非市場取向的好書與演講,及各種藝術創作的介紹,為常到圖書館閱讀的民眾多開窗口,也使從沒上圖書館閱讀的民眾,養成走進圖書館的習慣。同時,多參與社區其他單位舉辦的藝文活動,也是推廣社區藝文活動最佳途徑。
在社區推動藝文活動,常受到每個社區的特殊性決定,及其侷限性,不可能文山社區大學案例適用於所有社區。有心在其他社區推動藝文活動,自應摸索出社區的特色,只要能堅持理想,講究方法,廣結善緣,一定能把燦爛的藝文花朵遍植在社區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