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情古今--南北朝織品紋樣

韋黎明、李小瓊 |2005.11.17
354觀看次
字級

手工染纈在南北朝十分流行,尤以絞纈最具代表性,此外還有蠟纈。絞纈俗稱紮染,起源可能很早,甘肅敦煌陽關漢代遺址出土了經綁紮後染色的織物,或可視作絞纈的緣起。但考古發現的絞纈實物時代主要在西元四世紀以後。綁紮法是南北朝絞纈的典型工藝。即將織物按點撮起,用線環束,而後染色。得到的花紋通常是略帶方形的小圈,從吐魯番、敦煌等地出土魏晉南北時期的絞纈絹實物看,這種滿幅散點布列的小圈紋最為普通。

蠟纈用蠟進行紡染,形成的效果一般是深地淺花。凡出土的蠟纈絹,均為藍地,由白色的七瓣小花和直排圓點構成圖案,採用的可能是點蠟法。

這一時期的刺繡仍以鎖繡法占主導地位。刺繡圖案有時摹倣同時期織錦和綺的紋樣,更多的時候用來表現佛教題材。實例如敦煌發現的北魏太和十一年(四八七年)的刺繡佛像。此繡品繡紋厚淳鮮明,很接近繪畫的效果。顯然其技法在漢繡的基礎上又有了一定的發展。

 再如吐魯番、且末發現的兩件鳥紋刺繡,繡品紋樣中心都為同身雙首的對鳥紋,周圍布滿渦形卷草、小鳥等,圖案中的對鳥,有人認為是佛經中的「共命鳥」,也有人認為是「金翅鳥」。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中常見這種雙頭一身的神鳥形象。

南北朝時期絲綢出土實物,與漢晉、隋唐時期相比,數量上雖遠遠不及,但圖案題材以及排列式上都有一些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突出表現為中國傳統絲綢圖案對異域文化的吸收與融合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