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簡化變遊戲 偏鄉童邊玩邊學

李祖翔 |2021.12.14
2453觀看次
字級
吳水丕等人運用創意,讓學生們趣味學習。圖/吳水丕提供
吳水丕(前排左4)等大學工業設計相關科系教授走入偏鄉,讓小學生認識科技產物背後的意義。圖/吳水丕提供
孩童用不同長短和材質的筷子挾物,明白筷子設計的用意。圖/吳水丕提供
學會巧妙設計有獎徵答,孩子踴躍舉手發問。圖/吳水丕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全球進入科技時代,台灣的科學教育卻陷入瓶頸,專家認為問題來自「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有大學教授突發奇想,設計含括7種領域的科技職業別教材,把在國際SCI期刊發表的論文化繁為簡、帶進偏鄉,果真勾起小學生的好奇心,愛上電腦繪圖與資料分析。

這個「科技紮根築夢偏鄉~生活科技大體驗」,領隊是曾在國際期刊發表「筷子最佳長度調查」的中華人性化創新與設計學會理事長吳水丕,也是明志科技大學管理暨設計學院榮譽教授,他們教孩子用3雙不同材質的筷子進行科技遊戲競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挾完乒乓球,再用4雙不同長度的筷子進行挾花生米,最後透過電腦資料分析了解研究背景與目的。

結果發現家庭中常用的24公分筷子,竟沒有18公分挾的快。吳水丕解釋,筷子長短跟手腕尺寸有關,「24公分的適合成人,18公分的適合孩童」,引發孩子對生活工具的省思,期間更穿插有獎徵答,鼓勵發問,為加強樂趣也製作創意便當、解析流水席的煎炒蒸烤等料理手法。

科技實驗巧思 探討生活用品

團隊另設計了「運動與健康」的遊戲,讓孩子用有氧能力測試生理年齡,抬物品認識「人工物料搬運」的計算,分類水果了解「心智能力」,甚至觀察誰的鞋子最防滑,帶出登山杖穩定度的實驗。

在這群資深人因工程教授的巧思下,任何科技實驗隨手可得,吳水丕笑說,一件商品可能涉及安全、環保、舒適與效率,但凡能解決人類需求或疏忽都能探討,因為它的製造目的就是人性化。

很多人還以為科技體驗只能在室內舉行,但戶外難不倒他們,因為活動還有一個功力深厚的單位在背後支持──中華民國原始生活教育學會,吳水丕也是學會的靈魂人物。

吳水丕在介紹學會成立原由時,過程精采到讓人神往,他表示,30年前的學生沒有太多休閒,最有名的活動是救國團的「曲冰拓荒隊」,那時的口號:「曲冰不歸路,淚灑奈何橋,血濺武界坡,歡樂滿東埔」至今難忘。

有一年,畢業生與老師相約前往露營區,卻遇大雨、道路坍方,一位客運司機好心將他們載往另一條路,表示要另外叫車,繞過原定路線。翻過武界坡後,他們披荊斬棘的度過雨水沖刷後的森林,最後在一座土地公廟面前祈福,這幾幕吳水丕都歷歷在目。

舉辦體驗教育 傳承紮營精神

歷經磨難返校後,彼此本來有的心結全化開,有感體驗教育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吳水丕開始舉辦「小神童原始生活體驗營」,帶領更多學生到偏鄉關懷小小孩。曾擔任台灣導盲犬協會理事長的張秋雄、打造東森幼幼台的陳瑞楨、機長陳守和、園藝老闆韓明寰都是當年的「麾下大將」。

後來吳水丕任教於華梵大學,延續小神童的營隊,並成立原始生活教育社,每次活動辦完都嫌累、信誓旦旦不會再辦,結果學生又將它搞大、人盡皆知,一如這次規畫的生活科技體驗營,就讓指導單位新北市社會局很滿意,期待他們再辦下去,讓他苦笑「不要再害我了」。

吳水丕其實沒有埋怨誰,提到辦理體驗教育的初衷,他笑說,只是想看學生成長,不只小學生有收穫,大學生也培養領導、策畫等能力,而儘管退休後日子不得閒,還是歡迎有需要的學校來邀約。因為有這樣的歷史緣由,科技體驗的名稱才選定「紮根」而不是「扎根」,蘊含紮營的精神。

生活中有很多好玩的科技,想知道更多細節,都可以上FB與學會聯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