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會昨天通過「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修正草案,授權行政院得機動調整進口小麥、大麥、玉米與黃豆等四類大宗進口物資的營業稅,以因應經濟特殊情況,穩定國內物價。不過,相關業者表示,若國際行情繼續向上,反映成本的轉嫁動作還是得繼續。
進口小麥價格不斷上漲,麵粉今年度即將進行第六波漲價,連帶帶動相關麵粉製品的漲勢。繼半年前宣布調降減半小麥等七項進口大宗物資的進口關稅後,行政院再祭出修法手段,盼減緩小麥等進口物資成本不斷上漲,降低與玉米製品、麵粉、飼料、食用油相關之業者的生產成本。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小麥、大麥與玉米、黃豆等四類大宗物資,幾乎百分之百仰賴進口,國際物價的上漲,嚴重衝擊國內物價波動,但這是短期情況,不宜免稅,否則會引起其他農漁品援引比照,也會引起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會員國抗議。
張盛和指出,經由修法授權行政院機動調整上述四大進口大宗物資的營業稅,可不受現行營業稅法百分之五至十的規定,目前四項大宗物資進口時均需課徵百分之五的營業稅,未來可視國際經濟情況,適當適度調降其營業稅至百分之五以下。
對此,麵粉、飼料及油脂業者均表樂觀其成,但也有業者表示,影響成本因素太多,國際穀物價格上漲幅度過大、過快,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對於國際行情的漲幅,百分之五營業稅的操作空間仍有一大段距離。由於麵粉價格幾乎是月月漲,業者表示,繼十月及十一月調漲後,本月還會繼續調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