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雲大師學管理】 宗教交流 共結美好因緣(上)

文/如常法師  |2021.12.12
1471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的行腳托鉢走遍大街小巷,各地佛教道場、宮廟神壇盛情歡迎,讓大師心裡想「眾生無邊誓願度」,佛教應該友好接納神明。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大師受北港媽祖廟邀請為媽祖信徒宣講佛法,甚至創作了一首《媽祖紀念歌》,這是大師與百年媽祖廟結下的美好因緣。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館落成開館,星雲大師即定下冬季的第一個指標性盛事,那就是「世界神明聯誼會」。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如常法師 

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佛館落成開館,星雲大師即定下冬季的第一個指標性盛事,那就是「世界神明聯誼會」。至今十年來,「世界神明聯誼會」在每年的館慶之日登場,我想這是史所未見的聯誼方式。

大師尊重朋友

歡喜神明護持

世間有各種聯誼,然而宗教上,在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儒教之間,是否可以超越信仰進行聯誼呢?為什麼要辦世界神明聯誼會?從大師與神明的親近、神明與佛光山的關係、佛館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的因緣這三個面向,可以體會到大師多層次的用心。

大師曾經憶述自己的童年,在還不認識釋迦牟尼佛前,就與外婆拜過很多宮廟;來到台灣後,對於諸多神明與住持朋友的護持,他無限感激,更對台灣民間信仰充滿了好感。

大師說過這樣一段話:「我這一生與佛陀結緣得早,成為佛子之後,經過了七十多年研修的歲月,自覺對佛陀有深刻的認識,因此我誓願盡形壽要為佛陀、為信仰奉獻。但是佛教徒雖不皈依諸天,也不應排斥神明,對於諸天護持佛法、護佑眾生的義舉,反而應該心存回饋,給予尊重禮敬,何況拜拜和皈依不同,拜神明是對朋友的尊重,皈依佛陀則是終身的信仰。」

大師受邀宣講

創作紀念歌曲

大師結緣最深的,是台灣的百年老廟。六十多年前,大師受邀前往宜蘭雷音寺駐錫,常常在城隍廟、王爺廟的門口,點起了一盞照明之燈,就開始講經說法。五十年前,讓大師印象最深刻的是北港媽祖廟,當時受邀為成千上萬的媽祖信徒宣講佛法,甚至創作了一首《媽祖紀念歌》,這是大師與百年媽祖廟結下的美好因緣。而近四、五十年來,佛光山的行腳托鉢走遍大街小巷,各地佛教道場、宮廟神壇的盛情歡迎,讓大師心裡想著,「眾生無邊誓願度」,神明也是十法界的眾生之一,佛教應該友好接納。

佛教包容神明

我們是一家人

大師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的第二個歷史因緣是,從佛光山開山至今五十多年來,常有信徒抬著神明來大雄寶殿拜佛,他們說:「是神明叫我們來佛光山朝山的,佛光山代表佛教,佛教包容神明,我們是一家人。」

歷史淵源在時間之流裡促成了世界神明聯誼會的舉辦,而空間場域之所以選在佛館,是因為二○一一年開館時,就有三十六尊媽祖要來拜大佛,大師心想,佛館的空間開闊、平坦,更有一尊大佛,非常適合各宗教的交流。

每個宗教的聖人都各有耶誕節、佛誕節、孔誕節,大師想神明有什麼共同的節日呢?所以就訂在十二月廿五日這一天,邀請所有神明一起來過「聖人節」。

大師希望人們了解:「世界上的宗教,雖然各有信仰的對象,但無論是耶穌、穆罕默德、孔子或是地方神祇,都是源自於人的心,只要信者心中認定的就是最好。例如,你相信天公,天公就是最崇高;你相信土地公,土地公就是最偉大。我們不必以心中認定的『本尊』,去排斥別人的信仰,宗教之間相互融和,和平共存,才能不失其追求真善美的本質。」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