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由於客運業者減縮路線,使得台中地區某家醫院開出的「就醫專車」班班滿載,乘客不僅是需要就醫的民眾,還有老弱婦孺、菜籃族、學生族,把就醫專車當成「客運」。
當地衛生主管機關表示將調查,若有「招攬生意的商業行為」,將依法取締。
就情理來說,醫院方面不好對乘客盤查「搭乘理由」,而且是因客運業者減縮路線,才形成這種現象,若地方主管機關介入調查,就不盡情理,地方政府該要檢討的是,為何民眾出門必須要以「就醫專車」代步,而非搭乘客運?
這與日前南部五家客運業者決定停駛偏遠路線的原因相同,差別在於中部客運業者自行縮減偏遠地區班次,降低虧損,而將輸運責任丟給「就醫專車」。
因此,政府無法補助配合政策經營偏遠路線的民營客運,造成業者不堪虧損而停駛、減班,才是「就醫專車」變客運的根源,暴露政府無法解決「城鄉差距」與「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阮肇(台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