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體適能魔鏡 助長輩預防失智 陳玲芳 |2021.12.11 語音朗讀 13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iMirror檢測兩分鐘踏步。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我人好好的,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一天只有三班公車到鎮上,錯過了就無法回家!」八十六歲陳阿嬤,獨居台南左鎮,為了健康檢查,得坐一個小時公車,前往新化市區醫院。這對她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直到兩年前,才在家人陪伴下,進行生平第一次健康檢查,經醫生診斷為輕微失智症。家人原本希望阿嬤「沒事就待在家」,但發現「社區關懷據點」有iMirror AI動態偵測平台,可提供日常數據給醫師及復健師,再加上據點有運動課程,家人看到數據上的變化,感受到阿嬤心智健康的進步,才逐漸了解「長期有效運動」,對延緩失智者心智健康的重要性。陳阿嬤透過iMirror線上檢測課程,了解到身體的問題,包括腳無法順利抬起、手部活動度也較差;在儀器幫助下,由專業人員判斷及說明,才了解這些日常生活從未注意到的身體細節,也希望在關懷中心及科技儀器幫助下,能透過一些簡單運動,增進自身心肺耐力,改善健康狀況,讓在外地為工作忙碌的家人安心。測心肺耐力 防共病風險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與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合推「科技導入及人工智慧應用於國人常見疾病之預防與健康促進計畫」,研發全球唯一專屬銀髮族的AI體適能魔鏡(iMirror),可及時辨識動作是否正確、計算長者心肺功能等體適能分數。子計畫四之一共同主持人、成功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副教授蔡美玲說,銀髮族居家防疫時,無法至據點運動,缺乏結構性的身體活動量,恐連帶引發心肺功能衰退。心肺功能疾病,是縮短老年人生命的主因,除了可能導致腦中風、腦神經缺氧,更會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蔡美玲指出,醫院中常見的運動心肺耐力檢測,主要透過跑步機、踏步機進行測試,但其檢測過程強度大、時間長,並不推薦長者做此檢測。一般僅透過靜態心電圖、肺量計來檢查基礎功能,故iMirror其中一項測驗「兩分鐘踏步」,可評估銀髮族心肺耐力功能。建議六十五歲以上男性若踏步低於七十下,女性低於五十七下者,即為較差的心肺耐力程度,須注意心血管疾病控制,以及失智、肌少、骨鬆等相關「共病」風險。強心健肺4招:下肢踏腳。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強心健肺4招:上臂曲舉+水瓶。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延長健康餘命 公衛課題最新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四大死因與心肺功能相關,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死亡占比更超過七成。蔡美玲表示,除了大眾較熟悉的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外,心肺功能差者易因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引起血管性失智症。研究顯示,心肺耐力健康者,可將失智症發病時間延遲五年,有氧運動則能降低兩成八的失智風險。蔡美玲提醒,除了失智症,肌少、骨鬆、憂鬱也都是與心肺功能息息相關的共病,任何一環失能,都會加速整體老化速度,大幅降低晚年生活品質。台灣本土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發生率,鄉村明顯高於城市,其中台東縣、花蓮縣、嘉義縣為全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前三名,而美國研究追溯一九九九年至二○一七年間,鄉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都市來得高,並指出受地理隔離、社經地位、獲得醫療資源機會及就業機會影響,嚴重加劇城鄉間的健康不平等,顯示國內外的「偏鄉醫療可近性」仍有許多待改進與進步的空間。另,台灣非五都地區的六十五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百分之十四)也高於大城市五都地區(百分之六點五七),蔡美玲說,比起大城市有密集的專業醫療院所網絡,偏鄉地區的長者健康照護,多仰賴社區據點的服務;當前台灣少子化嚴重,台灣人平均壽命八十一點三歲,但「健康餘命」只有七十二點四歲,代表年長者「平均失能」八點九年。因此推動預防醫學、延長健康餘命,降低年輕人負擔,成為現代台灣公衛重要課題。強心健肺4招 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健身魔鏡 增進互動體驗蔡美玲表示,在老年人口不斷增長、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背景下,預防醫學最好的策略,是結合現今「人工智慧」與「行動醫療」,善用以人為本的人道關懷,發展偏鄉科技與系統產業的「橘色科技」(Orange Technology),其計畫即運用智慧聯網(簡稱 AIoT)邊緣計算技術,與現有的體適能檢測,研發AI體適能魔鏡(簡稱iMirror)來實現預防醫學之推動。透過iMirror機器進駐偏鄉,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社區據點的功能,促進長者健康。子計畫四之二共同主持人、南台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暨AIoT智慧聯網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張萬榮表示,iMirror根據教育部體育署規定之銀髮族體適能項目,設計出六大銀髮AI體適能檢測菜單,包含兩分鐘踏步、手臂曲舉、三十秒坐姿站立等,並以兩分鐘踏步為重點,評估銀髮族心肺耐力。張萬榮指出,iMirror由「電子透鏡」及「AI嵌入式邊緣運算平台」組成;電子透鏡結合雙面透鏡與攝影機,能即時拍攝年長者進行體適能活動時之影像,再將影像透過WIFI傳送至二維AI人體姿態影像辨識模組,進行人體姿態辨識並計算體適能運動分數;以鏡面(健身魔鏡)增進年長者互動體驗,再導入運動教練「評分」機制,便可產生「運動履歷」。民眾也可透過APP,於居家及社區據點使用。全球唯一AI體適能魔鏡,專為長者設計,即時反饋心肺耐力分數。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前一篇文章 【養眼專欄】 你的眼球為何動來動去? 下一篇文章 【養生新知】 斷食療法的功效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5如是說2025.07.0906【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7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8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9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 關係中的隱形陷阱:當溝通變成索討適度冷訓練 有益身心健康【營養專欄】 5大控脂對策,遠離高血脂!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 作者其他文章內湖健走教室 實踐預防醫學吃對碳水化合物飲食 全穀雜糧助健康長壽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