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體適能魔鏡 助長輩預防失智

陳玲芳  |2021.12.11
1355觀看次
字級
iMirror檢測兩分鐘踏步。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我人好好的,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一天只有三班公車到鎮上,錯過了就無法回家!」八十六歲陳阿嬤,獨居台南左鎮,為了健康檢查,得坐一個小時公車,前往新化市區醫院。這對她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直到兩年前,才在家人陪伴下,進行生平第一次健康檢查,經醫生診斷為輕微失智症。

家人原本希望阿嬤「沒事就待在家」,但發現「社區關懷據點」有iMirror AI動態偵測平台,可提供日常數據給醫師及復健師,再加上據點有運動課程,家人看到數據上的變化,感受到阿嬤心智健康的進步,才逐漸了解「長期有效運動」,對延緩失智者心智健康的重要性。

陳阿嬤透過iMirror線上檢測課程,了解到身體的問題,包括腳無法順利抬起、手部活動度也較差;在儀器幫助下,由專業人員判斷及說明,才了解這些日常生活從未注意到的身體細節,也希望在關懷中心及科技儀器幫助下,能透過一些簡單運動,增進自身心肺耐力,改善健康狀況,讓在外地為工作忙碌的家人安心。

測心肺耐力 防共病風險

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與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合推「科技導入及人工智慧應用於國人常見疾病之預防與健康促進計畫」,研發全球唯一專屬銀髮族的AI體適能魔鏡(iMirror),可及時辨識動作是否正確、計算長者心肺功能等體適能分數。

子計畫四之一共同主持人、成功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副教授蔡美玲說,銀髮族居家防疫時,無法至據點運動,缺乏結構性的身體活動量,恐連帶引發心肺功能衰退。心肺功能疾病,是縮短老年人生命的主因,除了可能導致腦中風、腦神經缺氧,更會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蔡美玲指出,醫院中常見的運動心肺耐力檢測,主要透過跑步機、踏步機進行測試,但其檢測過程強度大、時間長,並不推薦長者做此檢測。一般僅透過靜態心電圖、肺量計來檢查基礎功能,故iMirror其中一項測驗「兩分鐘踏步」,可評估銀髮族心肺耐力功能。建議六十五歲以上男性若踏步低於七十下,女性低於五十七下者,即為較差的心肺耐力程度,須注意心血管疾病控制,以及失智、肌少、骨鬆等相關「共病」風險。

強心健肺4招:下肢踏腳。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強心健肺4招:上臂曲舉+水瓶。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延長健康餘命 公衛課題

最新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四大死因與心肺功能相關,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死亡占比更超過七成。蔡美玲表示,除了大眾較熟悉的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外,心肺功能差者易因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引起血管性失智症。研究顯示,心肺耐力健康者,可將失智症發病時間延遲五年,有氧運動則能降低兩成八的失智風險。

蔡美玲提醒,除了失智症,肌少、骨鬆、憂鬱也都是與心肺功能息息相關的共病,任何一環失能,都會加速整體老化速度,大幅降低晚年生活品質。

台灣本土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發生率,鄉村明顯高於城市,其中台東縣、花蓮縣、嘉義縣為全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前三名,而美國研究追溯一九九九年至二○一七年間,鄉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都市來得高,並指出受地理隔離、社經地位、獲得醫療資源機會及就業機會影響,嚴重加劇城鄉間的健康不平等,顯示國內外的「偏鄉醫療可近性」仍有許多待改進與進步的空間。

另,台灣非五都地區的六十五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百分之十四)也高於大城市五都地區(百分之六點五七),蔡美玲說,比起大城市有密集的專業醫療院所網絡,偏鄉地區的長者健康照護,多仰賴社區據點的服務;當前台灣少子化嚴重,台灣人平均壽命八十一點三歲,但「健康餘命」只有七十二點四歲,代表年長者「平均失能」八點九年。因此推動預防醫學、延長健康餘命,降低年輕人負擔,成為現代台灣公衛重要課題。

強心健肺4招 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健身魔鏡 增進互動體驗

蔡美玲表示,在老年人口不斷增長、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背景下,預防醫學最好的策略,是結合現今「人工智慧」與「行動醫療」,善用以人為本的人道關懷,發展偏鄉科技與系統產業的「橘色科技」(Orange Technology),其計畫即運用智慧聯網(簡稱 AIoT)邊緣計算技術,與現有的體適能檢測,研發AI體適能魔鏡(簡稱iMirror)來實現預防醫學之推動。透過iMirror機器進駐偏鄉,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社區據點的功能,促進長者健康。

子計畫四之二共同主持人、南台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暨AIoT智慧聯網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張萬榮表示,iMirror根據教育部體育署規定之銀髮族體適能項目,設計出六大銀髮AI體適能檢測菜單,包含兩分鐘踏步、手臂曲舉、三十秒坐姿站立等,並以兩分鐘踏步為重點,評估銀髮族心肺耐力。

張萬榮指出,iMirror由「電子透鏡」及「AI嵌入式邊緣運算平台」組成;電子透鏡結合雙面透鏡與攝影機,能即時拍攝年長者進行體適能活動時之影像,再將影像透過WIFI傳送至二維AI人體姿態影像辨識模組,進行人體姿態辨識並計算體適能運動分數;以鏡面(健身魔鏡)增進年長者互動體驗,再導入運動教練「評分」機制,便可產生「運動履歷」。民眾也可透過APP,於居家及社區據點使用。
全球唯一AI體適能魔鏡,專為長者設計,即時反饋心肺耐力分數。圖/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