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竹出博士 妮聖娘娘護佑學子

江俊亮 |2021.12.09
3325觀看次
字級
嘉縣府文觀局將義竹的地方民俗,以趣味圖文呈現,深化鄉土教育。圖文分別介紹義竹慈化寺「董公真人」誕辰,以及台糖小火車「五分仔車」(圖)。圖/嘉義縣文觀局提供
嘉縣府文觀局將義竹的地方民俗,以趣味圖文呈現,深化鄉土教育。圖文分別介紹義竹慈化寺「董公真人」誕辰(圖),以及台糖小火車「五分仔車」。圖/嘉義縣文觀局提供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嘉義縣義竹鄉是有名的「博士之鄉」,光是義竹國小就出了近百名博士,地方咸信是竹禪寺「妮聖娘娘」保佑;但也有人認為偏鄉孩子從小就吃苦耐勞。嘉義縣府文觀局將這些地方民俗,以趣味的圖文呈現,深化鄉土教育。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表示,義竹國小有「博士搖籃」的美譽,包括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等人都是傑出校友,兩人住家近在咫尺;學校旁的竹禪寺奉祀的「妮聖娘娘」,是校友們共同的記憶。

照護孩童

鄉人建廟供奉

根據地方傳說,「妮聖娘娘」出生於清朝末年,是土生土長的義竹人,本名翁妮,父母以種植蓮霧為生,育有多名子女。翁妮成年後,嫁入洪家,生育十六名子女,但子女不是夭折就是早逝,丈夫更在壯年離世,她只好回到義竹娘家依親。

鄉下民風保守,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並不受兄弟們歡迎,常以冷言冷語譏諷她。最後,翁妮在當地武秀才翁慶春家,找到保母工作,她對小孩照顧得無微不至,猶如己出,很受翁家喜歡。

等到武秀才家的孩子長大後,翁妮又返回娘家,幫忙照顧父母親留下的蓮霧園。日治時代,日人在義竹興學,徵收翁家土地,翁妮便搬到八掌溪堤岸上居住;義竹國小落成後,翁妮對學生們照顧有加,往生後很受鄉人感念,在她居住的堤岸蓋了一座小廟供奉。

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地方人士倡議建擴建廟宇,而後由慈化寺供奉的「董公真人」(明代孝子董伯華)降乩,定廟宇落成日農曆十月二十四日為「妮聖娘娘」誕辰千秋日,每年在廟埕演戲酬神。

後來,政府擴建八掌溪堤岸,鄉人又將小廟擴建為「竹禪寺」;「妮聖娘娘」愛護學子的事蹟,也成為義竹地區有名的民間故事。

保存民俗

傳承鄉土教育

每逢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是慈化寺「董公真人」誕辰,地方都會演歌仔戲、布袋戲酬神,加上參拜香客眾多,非常熱鬧,因此地方也流傳「董公生,卡鬧熱二九暝」,在說董公真人生日的熱鬧程度,不亞於除夕過年。

嘉義縣文觀局正進行義竹鄉中正堂周邊空間藝術改造工程,以鄉土文化、地方物產、老照片等方式呈現,並搭配趣味插畫來彰顯地方特色,其中竹禪寺、五分仔車、賽鴿笭等都在收錄之列。

文觀局指出,義竹鄉是全台少數有「賽鴿笭」傳統民俗活動的地方,每年「鴿笭季」一到,天空都會有鴿笭發出的「嗡嗡」聲,是農閒時各村「以鴿會友」的好時機,農友為了贏得比賽,絞盡腦汁,因此衍生出「無煩惱吃、無煩惱穿,煩惱粉鴿不背笭」的俚語。

此外,義竹鄉到處都是蔗田,日治時代有製糖株式會社收購甘蔗,但容易人謀不臧而偷斤減兩,因此很早就流行諺語「第一戇,種甘蔗給會社磅(秤)」;義竹另流行俚語「三個村長八十斤」,相傳有三個村長站上磅秤,僅秤得八十斤,諷刺日治時代剝削蔗農的弊端。

義竹與台南以八掌溪為界,過去因八掌溪暴漲,兩岸來往不便,因此衍生俚語「女兒不嫁過溪,財產不留外家」,道盡父母對自然環境障礙的無奈。

文觀局指出,這些有趣的地方文化、宗教、產業、自然環境等,讓人緬懷曾經照顧過地方的先民、搭乘台糖小火車「五分仔車」上學的歲月,以及客運站的站員爺爺、零食婆婆等溫暖記憶,希望藉此傳承鄉土教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