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比丘尼、天主教神父,各就不同宗教立場談論死亡。圖/人間社記者簡驊
【人間社記者羅慧明Jouarre報導】法國塞納馬恩省鄉村Jouarre的本篤會修道院,每年都辦跨宗教活動,不過去年因新冠病毒而停辦,直至日前因疫情稍緩,修道院主任修女Solange把握機會,號召各宗教人士相聚,關心彼此在疫情期間的修持經歷與體悟,也提出如何實踐信仰傳承。
Solange修女與Benoit神父熱衷跨宗教交流活動,以了解每種信仰的文本和習俗。十一月二十五日,本篤會修道院舉辦「基督聖經與佛教經典聯合讀書會」,法華禪寺妙達法師、知冠法師,以及佛光會員羅慧君等五人應邀參加,並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著作法文版《我對生死的看法》,與參加者結緣。
當天讀書會主題為「瀕臨死亡」,會前,Benoit神父領眾念祈禱文,妙達法師則帶領念〈三皈依〉,隨後由Marie-Stella比丘尼以藏傳佛教的立場,分享他看待極樂世界的願景,說明死亡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事實,無常是永恆存在,修行佛法能讓大眾在生命最後階段能沒有猶豫、沒有遺憾;Marie-Stella比丘尼並解釋佛教的業力說,「人的壽命長短取決於業力,即使是佛陀也不能改變眾生的業力。」
「人死後才能歸主的懷抱。」Benoit神父表示,基督徒非常著重臨終關懷,面臨死亡的人會依據信念,決定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兩者分別代表希望、慷慨、耐心、謙遜;絕望、依戀、急躁、憤怒、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