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交疊的魅力 解瑄有許多餿主意

記者李碧華/文‧圖/亦傑提供 |2007.12.09
1141觀看次
字級

第一代豎琴兒童的優美觸感,從透明的弦音幽幽傳過來,即使最細微的弱音到強音,一身火紅的解瑄都能控制得極為靈巧精準。


晚上約好通電話,話筒那一端傳來小女孩叫媽媽的聲音,解瑄柔柔的道聲歉,弄好了孩子,方才暫時擺脫柴米油鹽的現實而恁著一個藝術家的思緒,天馬行空的四處竄遊。

小天使的夢境浮現

「有了甜蜜的負擔後,時間變少了,那能像以前,咖啡館坐整晚也沒人管。」解瑄說,自己天生愛動腦,在腦子裡塞了千奇百怪,當下也沒立即寫下來,先儲存在記憶裡,慢慢發酵,等到一個完整的空檔,而靈感也充足的時候,一口氣做完。

「從小被關在琴室裡練琴,沒太多機會接觸外界,」直到她念了國一,第一次見到豎琴:「在這以前,我從來不知道豎琴原來是三角形的」,那一刻,小天使的夢境浮現,古埃及時代美女戴著桂冠花環彈豎琴的美麗圖像,此生竟有幸能與它有所牽繫,天哪!從此,她瘋狂愛上豎琴,成為台灣第一代豎琴兒童。

學琴路遙遠而艱難

去聽她的獨奏會,優美的觸感,從透明的弦音幽幽傳過來,即使最細微的弱音到強音,動靜皆宜的解瑄都能控制得極為靈巧精準。從光仁中學、師大附中音樂班一路讀到到師大音樂系,一九九○年繼續到美國留學,然後又到法國巴黎追隨豎琴大師Catherine Michel門下在巴黎布隆音樂院研習室內樂與現代音樂,解瑄的前半生和音樂緊緊相守,如今已成了老師的她知道,學琴的這條路漫長遙遠而艱難。

「琴法十分複雜外,還要用血肉來彈,」剛開始,感到撥弦的手指又痛又腫,馬上熱敷,消炎冷卻後休息一小時,她繼續再彈。

這就是解瑄口中的「養繭」,手指的繭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需有恰到好處的厚度,否則彈琴會痛徹心扉:「彈豎琴的人出門,就帶個網球拍,有事沒事要動手撥一撥。」有一次坐飛機,座邊的老外看她撥來撥去,驚訝得不得了,「看什麼時候能發明攜帶式小豎琴,那就方便多了。」

盡善盡美的無憾

給筆記書取名「紅色薩拉邦SCARLET」,因懷了貝比而略顯發福的她在豎琴的「掩護」下一身火紅,一般人以為解瑄對喜氣的大紅特別偏愛,「其實,綠與紫才得我最喜歡的,綠色代表大自然,紫色則帶著夢幻,適合我這跳動思考的人。」行旅中,鏡頭下攝取的也是一片這樣的綠與紫交織的濃烈。

SCARLET原意為暗紅色,她以此為一個女子命名,而這女子是她幻想的「旅人」,要分享的,就是在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事和私密記憶。解瑄說,「薩拉邦」為音樂行板的舞曲,以此代表旅行─舒服的行走,不太快,也不太慢,如古典音樂般,擁有自己的想像空間。

她還以英文字母「S」為發想來創作中、英詩文,既為自己設下一個大牢籠,也充滿了挑戰,到處呈現的「S」印象,是她對音樂的感覺和餿主意。

延續二○○三年「粉月亮音樂劇場」的「紅色薩拉邦」,解瑄以豎琴獨奏為基幹,再往多面向延伸的半劇場式演出,目前還忙中抽閒的擔任了兩廳院活動召集人:「其實我是不得已,大家看我嫁律師,就認為我和樂團溝通及和權威打交道一定有辦法。」律師先生也的確教給她專業的財務與管理:「否則我也一團亂。」

高中時參加文藝營培養出辦藝文活動的本事,如今又和不同領域的音樂家相互激盪,以音樂、文字、視覺等動靜元素交疊構成舞台魅力,難怪和她一塊演出的打擊樂好手吳珮菁形容這位夥伴:「各方面都這麼盡善盡美,此生已無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